一个字教学 品出语文味儿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顾伶俐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语言的资源处处可见,如何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发展语言,本文提出“咬文嚼字 品出语文味儿”。

宿迁市泗洪县青阳小学  顾伶俐  223900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发展语言的资源处处可见,如何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发展语言,本文提出“咬文嚼字 品出语文味儿”。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的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字,细细去“品”,慢慢去“嚼”,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立意的独具匠心,从而实现发展语言。
关键词:一个字    发展语言  语文味
        语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语言。在教学中,语言的资源无处不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往往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如果牢牢的抓住了,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以下就是关于“一个字”教学片段的思考。
        一、丰盈一个字,在想象中发展语言
        例如《荷花》,教学时就要抓住细节反复咀嚼,品出语文味儿,想象思考,挖掘空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片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选自叶圣陶《荷花》)
        师:同学们看见了怎样的一池荷花呢?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生:从挨挨挤挤一词让我们仿佛看见了荷叶非常茂盛,荷叶又大又多没有空隙。
        生:“冒”字让我觉得白荷花很调皮,好像一个淘气的小孩。
        生:我也想说“冒”字,让我觉得白荷花很想快点出现在我们眼前,同时也从侧面衬托出荷叶长势茂盛。
        生:“冒”字让我感受到白荷花有很大的劲,而且是那样艳丽夺目,卓尔不群。
        师:是呀,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啊!一切景语皆情语。带着你的感受,你能把你眼中荷花样子说说吗?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地冒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欣喜  )地冒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顽皮 )地冒出来!”
        生:它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从地里(高兴)地冒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迫不及待  )地冒出来!”
        ……
        在文本语言文字中,作者的一个字的运用往往独具匠心,传递了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善于抓住这样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聚焦文字,反复咀嚼,联系自己的读书感悟,展开想象,尽情表达,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语言,体会情感。
        二、造就一个字,在造句中发展语言
        教学时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掘文本中的关键语句以及关键字词的慧眼。这样的句子往往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语句,有的是在文中多次重复出现的语句,有的是特别生动的词语或者是语句。例如教学《桂林山水》
        教学片段: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选自《桂林山水》)
        师:同学们桂林漓江的水怎么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漓江的水。请你读一读这段话,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读出漓江的水是静、清、绿的特点。
        师:你真会概括,你是如何一下子找到这些特点的?
        生:我发现这里运用了排比,几句话中都有一个“真”字。
        师:“真”字作者想表达怎么样的情感?谁来读出你的理解。


(学生朗读,读的时候加重拖音突出“真”字)
        师:读这些句子,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漓江的水非常静,非常清,十分绿。作者连续用“真”字表达心中的赞叹,让人想抒情地朗诵。
        师:老师听出你的赞叹和惊异,通过你深情地朗读,眼前浮现了仙境一般的漓江。
        师:接下来我们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把事物的特点加进去,尝试连续用几个“真”更能表达我们心中情感。
        生:夏季来到洪泽湖湿地,你会发现这里的空气真清新,让人忍不住做深呼吸;这里的风景真迷人,千姿百态的荷花、幽深的芦苇荡就让流连忘返;这里的人们真热情,感觉像是回到了久别的老家。
        ......
        找到文本中“亮点”词句,引导学生基于文本的言语环境去理解语言,然后又超越文本语言,联系生活,结合学生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事情,这样能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遣词造句中运用语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语言更生动更有情趣,从而在此过程中发展语言。
        三、改换一个字,在比较中发展语言
        文学作品中有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却是作者用心良苦的体现,它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这些,也就抓住了与作者的对话。例如教学《荷花》
        教学片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选自叶圣陶《荷花》)
        师:你能给“冒”字换成另外一个动词吗?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长)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钻)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探)出来。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用“长”“钻”“探”呢?哪个词最能体现荷花从荷叶间长出来时的那种美呢?
        生:我觉得,虽然“长”“钻”“探”都有长出来的意思,但是“长”字让人觉得荷花长得慢了一些。“冒”字能够体会到荷花迫不及待长出来的感觉。
        生:“钻”字是穿过的意思,不能体现荷花那优雅的气质,而“冒”字就让人觉得白荷花优雅的出现在人们眼前。
        生:“探”是向上伸出的意思,有些探头探脑的感觉,与荷花高贵的气质不符合,“冒”字仿佛让我们看见那些白荷花像顽皮的孩子努力地使劲地不停地挣脱了挨挨挤挤的荷叶,向上伸展,把自己的美突然展现在人们眼前。
        师:看来,“长”“钻”“探”虽然在这里有长出的意思,但是字里行间我们感悟出叶圣陶先生对荷花的喜爱。大家联系上下文,看看对于这个“冒”字,还能读出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我觉得“冒”是展现出荷花的顽强生命力。
        生:我从“冒”字里读作者的看见白荷花从挨挨挤挤荷叶之间冒出来时的欣喜。 
        师:体会得真好!同学们,一个“冒”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叶圣陶先生对荷花的喜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在遣词造句中下来不少功夫。
        以上片段向我们呈现出:一个简简单单的“冒” 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描写,在教师的调动和学生的意会下,在换词品味中,竟然咀嚼出如此丰富的感觉和内涵,涌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语文姓“语”,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找准细节,咬文嚼字,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发展语言,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也才有语文味儿。
参考文献:
1.谢艳. 一个字的精彩 〔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000)018
2.吴广静.语文教学中怎样揣摩品味语言 〔J〕备课网页.教学杂谈,20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