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潘若龙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潘若龙
[导读]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挫折、苦恼,面对各种压力,能够与自己的弱点和平相处,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人又有多少?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潘若龙

【摘  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挫折、苦恼,面对各种压力,能够与自己的弱点和平相处,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人又有多少?作为职教工作者,运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回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倾听并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科学归纳出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成因,针对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在倾听、情感同化、积极心理暗示方面展开研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疏导策略,探究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字】 中职生  心理健康专业知识  心理问题  疏导策略  教育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但现实中,一些学生说不清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在求职、择业时,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遇到困难、挫折、苦恼,面对各种压力,能够与自己的弱点和平相处,解决自己问题的人又有多少?作为职教工作者,运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回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倾听并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科学归纳出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成因,针对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在倾听、情感同化、积极心理暗示方面展开研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疏导策略,探究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学校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光荣使命,引导学生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培养健康心理,探索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提升育人水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上树立高标准,在品德修养上严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疏导,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加强教育引导,及时“纠偏”,达到因时而进、因时而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立足中职学校教育背景,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正是从他律到自律的成长阶段,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给予更多关注、教育、引导。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独生子女,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缺少关注陪伴,在孩子成长、教育方面,寄予的期望值却很高,父母希望孩子毕业后到经济发达城市或待遇高的单位工作,而面对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很多学生存在紧张、畏惧、焦虑、抑郁、自卑、痛苦心理,这就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立足于学校教育背景,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起源于西方,法国心理学大师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在《内在疗愈》一书中写到:人这一生中,终究要与自己和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我们应该关注别人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心理学研究影响较大,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作用,王阳明心学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将心学与哲学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其独特魅力正是心理暗示方法的运用,从根本上将道德修为转化为心理自觉,达到“知行合一”的理想境界。



        学生在完成初中学习任务之后,直接选择职业教育,从事专业技能训练,在懵懂的年纪开始承载着家庭期望、未来职场压力,因此,容易产生压抑、焦虑心理问题,再加上学习基础薄弱,社会认同感缺失,自卑心理更为突出,面对专业知识学习困惑、同学之间和谐相处、毕业求职意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心理,学生心理求助愿望较为含蓄,面对种种问题,有的学生借助网络排解心中疑惑,针对实际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研究开展全方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班主任工作室为主体的心理疏导为学生提供谈心谈话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拓宽心理健康疏导线上服务,通过微信、学习通、电话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心理困惑,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关注重点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构建文化育人校园氛围,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是育人之所,学校教育对人的健康成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在“幸福职教”育人理念引领下,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校园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作品,线切割制作完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展示了学生创作设计;走廊文化、楼梯文化在设计与制作中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汽车文化广场整车零部件突出“双元共育、综合发展”文化;数媒文化突出 “匠心艺魂,技艺合一”;服务专业突出“以服务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轨道客车突出“产品质量为第一生命线”等文化内涵。工匠文化石,读书亭、路牌路标,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成就感,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人生信念、职业理想和行为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幸福职教”育人沃土中,不仅形成一道道瑰丽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亮点,学生参与校园文化设计制作更是被肯定认可的过程,他们的手工作品陈列在文化墙上,校园文化节精彩的表演,胆怯、害羞、畏缩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与老师交谈也更加自然流畅。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需要自我肯定,原因很简单,如果学生要展现自己,必然要面对他人反应,如果他人反应是负面的,学生就会选择沉默,如果他人反应是正面的,学生就会变得自信,自我肯定源于对他人否定或肯定的认知,无法自我肯定的结果就会深深陷入被人否定的痛苦之中,无视自我需求,无法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反之,积极的肯定就会变得自信,我们尝试运用以下教育方法:
        1.改变自卑心理,从正确交流开始。
        围绕“自卑”的疏导方法——自我肯定法,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渴求、需要以及自身价值,这种表达能力并非先天形成,而是后天在与人交往实践中获得的能力。通过主题班会、高雅艺术进校园、东北抗联铁血少年启动仪式、成人节、读书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校园活动育人,深入挖掘学生自我肯定、接受他人赞美后的感受,通过交流体会,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学生改变自卑心理的途径,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2.开设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帮助在中考中失意的中职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生价值而努力的行动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集体做贡献、主动帮助他人、培养友谊、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是人生价值,让学生看到前进中的曙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停课不停学”居家在线学习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面对疫情,指导各学科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推送疫情防控心理健康微课,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告诉学生这是为人生价值而行动的具体体现,明确这种行为的社会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的基础”。这就要求青少年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独立、自主地认识和处理问题,具有较强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才能,通过积极的主体活动,把各种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意识并通过细致的鉴别吸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所接受的知识,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关注并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职教事业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
姓名:潘若龙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