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求源,培养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李杏阁
[导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团队的血脉关系、少先队组织的历史和文化,是少先队员光荣感的绝对来源。

孟津区区直中学小学部大队辅导员 李杏阁

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团队的血脉关系、少先队组织的历史和文化,是少先队员光荣感的绝对来源。就少先队组织而言,要想逐步扩大影响力,最重要的就是向内发力,即逐步强化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与组织归属感。基于此,文章就寻根求源,如何通过少先队自身独特的教育体系,带领队员全面学习党史、队史,深挖党团队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培养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寻根  求源  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在全国少工委七届五次全会上,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同志提出了三个时代性课题之一的“全童入队现实下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如何树立?”贺军科同志强调: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就是要区分少先队员光荣感来源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团队的血脉关系、少先队组织的历史和文化是少先队员光荣感的绝对来源。因此,寻根求源,通过少先队自身独特的教育体系,带领队员全面学习党史、队史,对于深挖党团队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培养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寻根——学好党史,深挖一脉相承血缘关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十分关心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抓好少年儿童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要深挖党、团、队一脉相承血缘关系,必须要讲好“儿童化的政治”。 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获取信息的渠道、沟通交流的方式、看待事物的角度都发生了不小变化,因此“对口对味”的讲,才能让党史知识入脑入心。
        1.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理解力、领悟力的不同,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以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分层、分类、差异化地开展党史教育,让他们感兴趣、听得懂、学得会、有感触。如推荐阅读时,一、二年级队员推荐阅读带插图或注音版的《少年学党史》,三、四年级队员推荐阅读《红色少年的故事》,而五、六年级队员则可以推荐《习近平讲故事》。
        2.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在少先队自主实践活动中,结合当地实际,就地取材,寻找有特色的切入点,可以吸引队员的探究兴趣,引发队员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可以通过邀请“五老”人员讲述红色故事、编排本地名人情景剧、重走红军路线、瞻仰革命遗址等方式, 深挖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传得下的“活教材”;通过课本中学党史、歌曲中学党史、影视里学党史、故事中学党史等多种方式,提升党史教育的感染力、感召力、亲和力。
        3.因时而化、推陈出新
        切合时代特点、瞄准少年儿童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小游戏、云课堂、H5、VR 等方式和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抖音等传播平台,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互动式、沉浸式体验,让少年儿童从亲身实践中感悟,从共鸣和思考中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他们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用“儿童化的方式”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方能点燃少年儿童学习的热情,以达到提升学习质效,让队员发自内心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发自内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求源——学好队史,赓续血脉相通红色基因链条
        90多年的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和少先队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少年儿童谋幸福、促成长的历史,更是少先队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少年儿童不懈奋斗、不断发展的历史。学习了解少先队历史,是进行少先队组织意识教育,赓续党、团、队血脉相通红色基因链条,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最好教材。
        1.以小见大、思想渗透
        辅导员要探索设计导向鲜明、形式多样、交织贯通的队史学习活动,引导队员在追求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接受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少先队组织的朴素情感。
        (1)辅导员可抓住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时间节点,创新队史教育方式,注重精准引导,坚持落小、落细、落实,加强少先队队史基本知识教育。如在一年级第一批队员入队前,以分批入队激励新队员广泛学习队史知识,通过竞赛、剪贴画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2)辅导员带领队员一起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小”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我学小英雄、劳动童子军中的榜样、少先队员与飞机的故事、妈妈的勤工俭学故事等,鼓励队员以小主人公的身份参与活动全过程,打造队员充分参与的、少先队员特别喜欢的队史学习实践活动。
        2.以阵地为基、改革创新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构建资源有效整合、队伍有效动员、阵地有效利用、队员广泛参与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少先队队史学习,如利用好少先队大队活动阵地,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少先队的阵地是少先队组织教育的载体,是少先队物质文化的载体。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队室、队角、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等阵地,在队室建设中放大星星火炬的标志,突出少先队发展历史故事,让红领巾、星星、火炬这些少先队文化元素活跃在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扇橱窗,每一个园地,感染每一名少先队员。
        以阵地为基础,可以开展参观队室活动。利用少先大队活动室里代表少先队历史的宝贵的“文物”——一条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系过的红领巾,可以娓娓道来一段生动的队史故事,让这些厚重的少先队文化,成为少先队队史教育的永久宝贵财富;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开设“队史知识我知道”,鼓励队员自主学习,参与互动,创新学习形式,激发队员学习热情。
        3.以眼问心、明史知理
        少先队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党领导下的一个以中国少年儿童为主体的群众组织,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预备队。基于此,少先队若想完成党交付的任务,就必须积极引导少先队员认识到肩负的使命,以眼问心、明史知理,不断增强其光荣感与使命感,让我党的星星之火一代代延续下去。
        辅导员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发展的特点,引导队员观看《安源儿童团》《地下少先队》等少先队运动史的经典影片,观看《红领巾与共和国同行》等反映新中国少先队历史故事的影视片,尽情抒发观后感悟,以此让队员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与中共共青团、中国少先队之间相通的血脉,为光荣的少先队历史而骄傲,为自己能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而自豪。
        少先队员的光荣感需要从内激发、持续树立、长期培养,而在真实的少先队组织生活中,通过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的方式,寻根求源,让队员因了解而热爱、因感动而深爱,充分感受到满足、成长、进步,才能让这种绝对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逐步显现出来。
        总之,少先队应培养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红孩子”,大力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好少先队发展史,从小培育少先队员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萌芽,引导少先队员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的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少先队专项课题《新时代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JKGHSXDZX-0001课题研究论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