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 林雪燕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林雪燕
[导读] 微课,首先考验的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想象力的发挥,其次便是制作技术,好的微课短小精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课堂单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第二小学  林雪燕  317500

摘要:微课,首先考验的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想象力的发挥,其次便是制作技术,好的微课短小精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课堂单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应用
        引言:
        微课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而衍生的新型教育产物,其自身以各种各样的网络技术和平台为依托,以素质化教育的课堂建设为主要目标。我国教育部已经在宏观上强调了微课应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且也针对后续课堂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探讨,这种宏观上的推动,也提醒着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寻求改革与创新。而语文作为所有文化课的基础性学科,也必须在与微课结合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论述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微课的应用给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天地。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学生的支配者和掌控者,教师决定着所有的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完全依赖着教师的引导和指挥,并且,大多数学生也盲目依赖教师和标准答案,这种状态并不能让学生调动起自身的探究意识。但微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然后以此为基础,为自己设定学习时间,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能够在主观意识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究语文知识,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到更加自在,也可以逐渐消除自己依赖教师的心理。
        其次,微课的应用能够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是一次性的,许多讲解的过程和细节都是不能重新再来一遍的,所以,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或者是他们出于其他的原因错过了一些细节,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就此错过重要的知识点,不会再拥有下一次学习和掌握的机会,这种状态就会严重阻碍学生后续的复习和巩固。但在微课堂的支撑下,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师所上传的教学视频,可以随时进行翻阅和浏览,并且也可以有效排除外界的干扰,集中突破重点和难点,深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印象,让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微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书本以外的世界,也就是课外知识。课外知识之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辅助性工具,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加多样的知识,积累更加有趣的体验和实践经验。但在传统的课堂上,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也没有很多的机会去接触到课外的世界。而微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随时搜集一些课外知识,并观看课外知识的讲解视频。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取向出发,分析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主要价值取向,并提取重点内容,为学生录制一些介绍课外知识的视频,然后上传到云平台或者是个人主页上,让学生随时进行浏览观看,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了解课外知识遇到的阻碍,同时也能让学生,拥有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微课的应用能够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并且微课和小学课堂的结合也成为了当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微课应用的目的和原则,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过于依赖微课堂的使用,把所有需要讲述的内容都录制成短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把自己讲解和辅导的步骤全部省略,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给学生带来视听体验,但也会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观看中产生审美疲劳,也会严重削弱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和交流性特点。



        二、论述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突出重点和难点
        微课向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性工具,所以能够发挥出突击重点,讲解难点的作用。对此,教师就应当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深度剖析文章的重点,然后对班内的学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究学生可能遇到困难的重点部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重点讲解,录制成相应的视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控
制微课的时长,同时还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
        (二)合理控制微课时间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许多教师过于依赖微课的运用,把微课的播放当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最终出现了顾此失彼和喧宾夺主的问题。对此,教师应当科学控制好微课制作的时间,一般应当以15分钟左右为主,并且要选择微课播放的节点,通常情况下,可以把微客作为课堂导入的重要工具,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够大致了解本节课的框架,先对重点有一个印象,在脑海中勾勒相应的草图,等待教师在后续课堂上的填补和细化。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李白把月亮当作自己情感的寄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当重点突出月亮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对此,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月亮的视频,先让学生重点关注诗中出现的月亮,然后再以此为切入点,对整个诗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从中分析李白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理性思维发展是较为有限的,但他们的感性思维却十分活跃,对一些鲜明的色彩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并且能够对一些动态和直观的事物进行观察。所以,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优点和特性,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把原本抽象性的文字转化为具象化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皮鞋匠这一人物,把皮鞋匠在文章中的动作,用动态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结合月光曲的旋律,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更加复杂的景色和意象,深入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1]。
        (四)引导学生思维发散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更是要让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体味人间百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拓展他们想象的空间。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以后,为他们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桂林的山水美景,让学生体味个中的蜿蜒清秀,陡峭曲奇。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在私下搜集资料,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以自己的角度出发,这种思维拓展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格式,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进行模仿和运用[2]。
        三、结束语
        当下,微课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许多教师的思想和实践形式仍旧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微课的应用是顺应数字化教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应有之策[3]。本文通过重点难点的整理,时间上的控制,情境的创设,以及想象力的拓展,这几个角度分析了微课应当如何应用,整体上与微客的基本优势相符合,并且也尊重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特点,能够成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谢鹏.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新课程,2020(29):120.
[2]冀玉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2):100.
[3]王强.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10):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