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区中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曾丽萍
[导读] 新形势下,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就是找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当中,萌发幼儿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创新思维,提升表现能力。

深圳市光明区马田明日之星幼儿园  曾丽萍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新形势下,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就是找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当中,萌发幼儿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创新思维,提升表现能力。创新属于一个民族的灵魂,幼儿教育属于民族教育的基础,幼儿时期属于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时期。当前,幼儿园美工区创设的情况来看,依然还是无法满足当前的个性化需求和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引领需求。此时,就需要相关的人员,立足实际,优化美工区,滋养创造的萌芽。
关键词:美工区;幼儿创造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美工区属于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重要区域。与此同时,美工区也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一个区域。需要教师在美工区当中,投放生活化的材料,并且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保持幼儿活动的特色性,加大孩子探索的积极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幼儿都是在设定好的相关材料和固定的方法中实施创造的,不仅缺少对应的审美体验,并且还无法将个性化的表现呈现到大家的面前[1]。此种固定的操作方式,教师“教”的依赖,幼儿“学”的依赖,在很大的程度上束缚了幼儿个性化的艺术表现[2]。艺术教育需要在创新意识和能力、个性化的基础上,保持很好的优化和建设,并且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促进美术的创新能力延伸。此时就需要重新审视幼儿的心理特征,并且结合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从实践的层面上,加大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尊重幼儿自发的审美感受与表达方式。鉴于此,如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颗创新的种子?如何在美工区中加大对幼儿创造力培养?就成为了众多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美工区中对幼儿创造力培养路径
        (一)以生活化审美内容为素材,激活幼儿的创造意识
        美工区当中,需要幼儿教师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并且在互动中迸发新的创意。保证材料投放以及环境创设的适宜性,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进行感知觉教育的最佳时期,美工区的建设方式,就可以鼓励幼儿加大感知性的发展,丰富对应的活动内容[3]。幼儿学习的直接经验就是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因此,美工区的内容也需要以生活化为基础,加大生活内容审美,促进幼儿基础知识的迁移,保持情感的升华。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常常可以看到幼儿经常会被幼儿园中大片的绿毯子草地所吸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美工区建设的过程中,将草地纳入到美工区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并且感知真实的生活情感,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教师需要充分的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联系,丰富美工区域,感知民俗文化生活,建立趣味环保的理念,加大生活审美的内涵,在情趣的激发中不断的提升育儿的创造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让实践与废旧材料结合起来,将废报纸、塑料瓶、水粉等材料呈现到孩子的面前[4]。在小组的形式中,孩子将废弃的报纸剪碎,之后放到水里,转变为纸浆,在过滤之后,在这些纸浆上加入各种的颜色,并且黏贴到各种瓶子上,就形成了五彩的工艺品,不仅创意十足,并且造型各异。
        (二)以体验式审美环境为基础,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
        首先,幼儿教师需要营造情境交织的环境,为幼儿的美工区交融建立良好的欣赏环境。在情境的交融中,幼儿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激发,并且激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例如:创意美工活动“伞”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先引导幼儿建立“美丽的伞展区”,并且使用多媒体的方式,将与伞相关的图片或者是实物呈现到大家的面前,并且分析功能伞和艺术伞之前的区别。幼儿在感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知之后,就可以完成知识的迁移,主动地欣赏艺术作品,延伸幼儿视野,并且增加艺术的见识。


之后,幼儿教师就可以鼓励孩子动手制作伞,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动物创意的,有的是印花的,有的是彩绘的……在个性化的发展中,充满童趣的作品,呈现到大家面前,并且感知到了主题性的美妙,达到了创新性的个性发展路径。其次,教师需要挖掘幼儿直接感的真实情景。也就是说,需要打破美工区的“边界”,并且挖掘幼儿内心深处最为直接的感受。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使用户外情境的建设方式,建立“美丽的校园”美术活动。教师可以以校园的任何一个角为基础,实施合理化的建设和创新。此次的美工区建设,不仅需要幼儿观察自己的幼儿园生活,还需要观察其中的植物,使用自己的画笔呈现出来。在身临其境中,孩子们就可以大胆的想象,并且向着未来的方向进行创新,一方面提升了幼儿的体验和审美,另外一方面增加了幼儿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以个性化审美表达为导向,培养幼儿创造个性
        美工区的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尽量陪伴在幼儿身旁,并且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协助他们寻找材料,并且加大互动和指导。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审美导向。找到问题的突破点,保持材料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鼓励、支持幼儿大胆表现。首先,需要教师创设材料超市,丰富表征的形式,也就是说,需要在多样化材料的基础上,提高孩子对结构的认知,建立当前的发展需要,保持开放性的发展路径。在材料超市中,不仅有自然物品,还有生活用品,废弃物等,还有一些制作的工具,为幼儿的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之后,就可以在平面与立体化的交融中,感知创意组合,融入自身的奇思妙想,并且加大趣味性的艺术体验。在当前的艺术表现形式中,鼓励孩子使用多元化的方式保持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创意美工坊 《机器人大变身》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就可以提供纸箱、纸芯、纸筒、水管等不同形态材料,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组合,装饰机器人。其次,需要提供适宜的材料,进一步凸显表现的张力[5]。例如:美工区活动“贝壳小相框”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大家收集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贝壳,并且在多元化的组合中,围绕一个主题合理的建设,提供适宜的材料,为幼儿下一步张力的体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准备。在投放材料之前需要追随幼儿的意愿,让幼儿经历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最后获得有效的成就感。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从整体规划来看,美工区中对幼儿创造力培养需要结合现实的需要,在观察中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 脚手架”,将美工区与其他功能区域有机的整合起来,尊重幼儿自发的审美感受,培养幼儿艺术创造力。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带领幼儿感悟生活,发挥材料的价值,激发幼儿创新的兴趣,保持个性化的发展,让幼儿艺术创造力培养更饱满、更具扩张力。
参考文献:
[1]邵凯丽.畅快玩色 创造无限——小班幼儿通过美工区玩色,提高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10).
[2]高杨.让童心在创意中飞扬——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的激发与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30):8.
[3]林曼施.区域活动中幼儿美术表现力的发展——以小班美工区"制作冰淇淋"为例[J]. 教育探究, 2019(2):21-24.
[4]单琴雅."借形想象"提高大班幼儿美工活动的创意性的策略探究[C]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 2020.
[5]裴龙琴.从"低结构"走向"高思维"——低结构材料在美工区中的应用[J]. 早期教育:美术版, 2020(3):19-19.
课题项目:本文系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规划课题《美工区中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MYJ201935)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