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社区教育家长,学校教育学生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冯义 祝荧梅
[导读] 在疫情时期,学生宅家中通过各种线上学习,家长有很多苦恼。在疫情之后孩子复学,家长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落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重要性和矛盾性日渐突出,需要进行改革。

成都市金沙小学  冯义  祝荧梅

摘要:在疫情时期,学生宅家中通过各种线上学习,家长有很多苦恼。在疫情之后孩子复学,家长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落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重要性和矛盾性日渐突出,需要进行改革。国家的教育改革明确要求学校、家庭、社会来共同承担改革任务,作为主导改革的政府需要下定决心促进这两方面的教育发展,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依托社区教育,培养优秀的家长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和卓越的才能步入社会为国家的发展效力。
关键词:政府主导  社区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在疫情时期,国家提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我们的学生宅家中通过各种线上学习,家长有很多苦恼。在疫情之后孩子复学,家长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落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重要性和矛盾性日渐突出,需要进行改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学校、家庭、社会来共同承担改革任务,作为主导改革的政府需要下定决心促进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担起这份改革的责任,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从影响学校教育的因素入手,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和卓越的才能步入社会为国家的发展效力。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日渐突出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下达升学指标。也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们的教育改革至今却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进行素质教育,到了中学阶段却仍然面临着应试教育,因为高考是目前相对较为公平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这也是中国每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所赋予的学习的责任,所以我们的孩子仍然在应付着学习,被动的学习,从小就面临这择校的压力,这一事实与国家的目标大相径庭。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的调查指出:1965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60%,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70%-80%。又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天哪攻击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暴力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至18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专家对135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调查,他们中父母和家庭成员中有劣迹行为的占76%,父母离异的占34%,父母教育不当的占91%,其中溺爱型的占48%,放任型的占34%,粗暴型的占13%。这些事实说明,未成年人犯罪,绝大多数都与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优等生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后进生的比例,避免或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自杀或者“准”自杀行为逐年增多。据了解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父母离异(13.6%)。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在自杀方式上,选择口服药物的占了绝对多数,达95.5%。
        如此惊人的数据,让我们感到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有责怪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痛批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责怪这个社会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太大。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需要用系统的论的观点去研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是整个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大教育互相依赖、互相补充、互相制约、互为动态。
        许多家长认为学生在校就归学校教育,在家就由家长教育,但是家长往往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如果孩子一旦出安全事故,把所有的责任全加在学校,痛诉学校和索要高额的赔偿,但是他们忘却了自己的教育责任。由于这份家庭教育的责任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不一样的,有尽力了的,也有不尽力的,有能力强的,也有没有能力的,良莠不齐,并且他们不被监管,总是被“弱势群体”所粉饰,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担起这个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但是现在,有不少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没有把办家长学校视为己任,他们认为:“孩子的事情都管不过来,哪还有时间管家长?”、“家庭教育管理主要是妇联的事,教育部门管家教,是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费力不讨好”。这就出现学校教育飞速发展与家庭教育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教育行政部门要不要管家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管家庭教育与妇联怎么分工?相关法律明文规定,中央文件和教育部也做出过具体部署如下:

       

        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指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方面是有明确的要求,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还需要在实践层面深入的推进,在政府主导下,社区教育家长,学校教育学生,提升全民素质,深化教育改革。
        二、国内外家庭教育发展现状
        美国早在1897年把家庭教育以正式纳入社会教育的范畴。1965年的《开端计划和先行计划》中以帮助幼儿和他们的家长得到发展,增进幼儿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教育目标中含有家长参与,成立父母协助中心,拨款补助非营利机构或学区成立该中心,教导为人父母的知识;
        2007年3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门出台“每位家长事务”计划,为学院设计了一套改善育儿技能的课程,以及2007年10月成立“国立育儿辅导学院”为社会工作者、医生、社区安全官员、青少年法律工作者、师范生和初为父母的家长提供培训,政府给与参加提高养育子女技能的学习者提供特别津贴。
        日本国在二战失败以后成立了“家长教师联合会”(PTA),它是“由学生家长和教师组成的会员间互相学习、开展活动的社会教育团体”,该组织推动了日本基础教育的发展,几乎日本的每个教学班级都能够感受到这个量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在经历了四次教育改革之后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同许多国家一样,以效率为本的教育无法满足快速的变化的世界,于是政府提出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共同参与教育的整体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年轻人,使其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归属感和自觉服务社会的精神。
        香港的何瑞珠对家长教育进行了探索,她认为家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令在职家长有时间及空间学习及参与子女教育,对失业家长提供及时及适合的支持,企业家在亲职教育上有几许承担,学校又能否以更开放的态度,使学校成为凝聚家长学习的好地方。期望家长课程能够建基于实证的研究结果及数以千计的家长呼声及民间机构多年的经验与智慧,更有效地支持家长自强学习。
        在澳门政府于1998年专设教育活动中心推行家长教育和培训活动.该中心举办各类亲职教育讲座,亲子活动、出版家长刊物以加强家长教育。也为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士尤其是家长提供一个举办教育及康体活动活动的场所,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活动,推广家长教育的概念,让家长认识到管教孩子应有的态度及教养技巧,使他们成为高效能的父母。
        台湾推动家长教育工作组织包括主妇联盟、台北家长协会、人本教育基金等关注教育及家庭事宜,办社区学院,组织家长读书会,出版家长刊物。台湾家长教育推行基于家长成长的理念:由关心自己的子女推展至家长成长的目的。一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将家庭教育水平提升才能够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才能获得更加优秀的人才,促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战略主动,影响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发挥社区教育功能,促进良好家庭教育氛围,使之与学校教育相匹配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各行各业进入改革的深水区,然而高学历的家庭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现象比较普遍,流动人口的数量增加和城市工作压力的增大,孩子的隔代教育或委托教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说明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孩子的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的教育改革既要进行学校教育改革,也要进行家庭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环境的改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任何一方面没有跟上都是残缺。
        虽然各个中小学校都已建立起家长学校,但是从长期的实践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实施主体家长本身具有社会特性,已经远远超出中小学校的职能范畴,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社区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开设增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能力的课程。当然社区教育的功能很多,也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学生家长有效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要让家长回归课堂进行学习已经超出任何一所中小学学校的承受能力,必须要依托社区教育,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开展不同的培训实践活动,让孩子的监护人持证上岗开展家庭教育,并通过学校来反馈家庭教育的实施情况,实施升级制度,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真正实现家校合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总之,有效促进家庭教育改革的途径很多,上述方法并非唯一,但是要让中国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不仅仅是优质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优质的家庭教育氛围,而不是让社会补习机构替代家庭教育,相反衡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否形成有效的合力的标志是社会补习机构的数量是否增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任何一个方面的改革落后都无法全面实现国家的教育规划,能够实现这两者兼顾唯有靠政府主导,让家庭真正意义上认同和支持国家教育改革,支持学校教育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学生在健康的育人环境里应对挑战、健全人格、增强社会归属感和自觉服务社会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关于我国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的报告》[G],《中国家庭教育》,2011年第4期。
2.《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2011-03-1639健康网社区。
3.赵刚,《家长教育学》[G],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90页。
4.由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关工委颁布七部委于2010年2月8日联合发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妇字〔2010〕6号中提出“家庭教育指导”实际就是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本文以“家长教育”一词来叙述。
5.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关于我国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的报告》[G],《中国家庭教育》,2011年第4期。
6. 广州日报,2007年4月27日
7. 杨桂梅 日本PTA的经验及启示 【J】日本问题研究,2004(2)
8.何瑞珠  家长教育的发展方向【J】 世界教育信息,2002(2)
9.澳门政府  设立凼仔教育活动中心【Z】澳门训令第236∕98∕M号,1998
10.多德,康查尔  亲师新主张——借鉴美国教改经验 【M】 秋美如,译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