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忠义观——《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之群文阅读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舒胜全
[导读] 忠义观是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可以应用的思想观念,也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遗产。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舒胜全  6284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四大名著中的忠义观,辩证性阐述中国文化的忠义观。首先归纳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忠义观的相同部分,其次对比两者不同的忠义观。
关键词:中国文化;忠义观;群文阅读
        引言
        常言道,自古忠义难两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很多都表现了当时的忠义观。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四大名著之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这两部作品中,尽显英雄的侠肝义胆和忠君爱国,彰显中国文化的忠与义。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学者都非常关注这两段历史时期的忠义观,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意志的体现,是传承的文化瑰宝。

        1.《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相似点
        1.1伦理道德思想的一致性
        这两段历史时期的伦理道德具有一致性,遵从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等等。都表现出了服从于领导者意愿和纲常的思想,体现出了家与国的重要性。在乱世之中,家庭零落,因此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都有一种把国当家,把兄弟当亲人的感情。这也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造成人物的悲剧命运结局,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1.2立功立德思想的相似性
        这两部作品表现的都是开创新局的历史,在立功立德的方式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拼命地为国家卖力,为什么《水浒传》中最后回归朝廷,受降招安,是因为他们最终都感悟到,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在无奈的历史条件下,要舍弃小家为大国,为建立新的国家而建功立业。
        1.3政治追求的相似性
        对国家的忠诚,就要放下家庭和朋友的义气之交,服从国家的意志。对家人和朋友讲义,以周围人的利益和命运为第一位,就很难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忠义的两难性,都在这两部作品中表现了。这是两部作品中,同样的政治追求的阻力观念,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追求中,难以实现忠义两全。
        2.《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不同点

        2.1《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基础不同
        《三国演义》中,首先体现的是一个“忠”字,这部作品的忠义观基础是忠君爱国,因为刘备是皇室成员,所以他的主要思想,影响着这部作品的忠义观。他以匡扶汉室为目标,所以后来的追随者,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首的。其次体现的,才是一个“义”字,所以有了刘关张的桃源三结义。而与此不同的是,在《水浒传》中,首先体现的是一个“义”字,这部作品的忠义观基础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义”字来源于生活中的家庭和朋友之间的不稳定因素,体现出消灭民间的不安力量的情怀,随后才是一个“忠”字的体现,即“保境安民”,这个忠义的思想表现了向国家表达忠诚,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对于作品中人物的忠义观,直接的表现了两部作品的不同。关羽就是典型的忠君爱国,义字靠后。他被曹操俘虏了之后,尽管曹操对他很好,每天锦衣玉食,想让他背叛蜀国,但是他最终都没有背叛蜀国,他欠下了曹操的知遇之恩和不杀之恩,保持了对汉室的忠诚。而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都是义字当头,除了宋江一个人对朝廷和国家抱有希望和幻想,其他的大部分梁山好汉都只是关注身边人的命运,他们为了自己的兄弟,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向朝廷呼喊命运的不公,想要锄强扶弱,建立属于自己的生存基地,保境安民。他们关注的方式是由小见大,从身边的具体人物开始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家人和朋友行忠义,国家的遥远理想和政治抱负,是排在第二位的。
        2.2《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思想不同点
        《三国演义》中体现的忠义观,有些过于宏观,就拿关羽来说,他把刘备这个人当成是整个国家的寄托,所以他一生都在为“国”奋斗,为“国”厮杀。他的政治理想,就是为蜀国谋得希望的明天。但是这种思想过于虚无缥缈,没有家人朋友的安稳,没有对家人朋友的眷顾,报国的思想就没有根基。而蜀国在三国中的国家形象,是最弱的,它的唯一维系,就是刘备姓刘,蜀国的建国基础是基于历史的一个因素,很难在现实中扎根。因此关羽的忠君爱国思想,是靠不住的。一个明显的关于关羽私人情感比较淡漠的例子,就是关羽释放貂蝉的过程。吕布被曹操杀害之后,吕布的妻子貂蝉被曹操俘虏了。曹操为了挖刘备的墙角,想要把关羽收为自己的人,于是就把俘虏的貂蝉送到了关羽的营地,就是让貂蝉成为关羽的女人。但是关羽最终拒绝了,他为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根本不为美色所动。这是正确的选择,但也暴露了关羽的思想观念。当一个人被宏观的思想左右的时候,他的个人情感是比较淡漠的,是需要牺牲和割舍掉个人情感的。
        而《水浒传》中的忠义观思想,则比较务实,不追求虚无缥缈的忠君爱国思想。他们相信力量在身边,要靠自己和身边人的力量,拿到自己应该得到的。所以我们看到梁山好汉108个人物之间,各种侠肝义胆的行为。也因为这种思想,才出现了李逵拔出大斧舍命救宋江的一幕,也正是由于宋江的“养济万人之度量”才出现多次容忍李逵的行为。
        2.3《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的影响差异
        两种大同小异的忠义观,对后世的影响力存在差异。从整体影响力上来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力超过了《水浒传》。这是因为这部作品中的忠义观,符合统治阶级的忠义观,是统治阶级可以用来维持影响力的有利工具。不过在民间,水浒传的影响力比较大一些,因为它更符合民间的忠义观。两者各有千秋,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瑰宝。
        总结:
        忠义观是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可以应用的思想观念,也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认识中,保持对忠义观的辩证性认识,毕竟忠君爱国思想是几百年前的传统思想,有它光辉的思想火花,也有历史的局限性,所以在对于古代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一定要以当下的国家主流价值观为导向,才不至于在浩瀚的历史观中,迷失了方向。
参考文献:
[1]石麟. 《水浒传》与忠义文化[J]. 菏泽学院学报, 2020, 042(001):86-92.
[2]王昕. 论《水浒传》的"忠义"冲突及其近代意义[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 33(02):167-177.
[3]辛治默. 浅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J]. 西部皮革, 2017, 39(008):173-174.
作者简介:
舒胜全,汉族,出生于1981年2月,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一级,任教于四川省苍溪中学校,单位地址: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邮编:6284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