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 邵丹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邵丹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重点内容的同时,关注发展其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正确学习态度,主动地融入到各个学习环节中,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提升应用能力。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四中学  邵丹  云南镇雄6572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重点内容的同时,关注发展其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正确学习态度,主动地融入到各个学习环节中,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提升应用能力。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时,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还将会让学生具备各种优良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转变教学策略,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作主要教学工作之一。因此,本文将围绕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工作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再提出促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
        一、针对于开展实验探究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分析
        化学和其他学科有着本质不同,化学教学工作以实验为主,落实在实验探究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让学生参与到各个学习环节中开拓思维,提升实验探究技能,形成正确学习态度、严谨学习习惯,这对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有深远影响。当教师在为学生构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后,要发挥出自身指导优势,并为学生安排开展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究实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氧化还原反应各项功能和优势。具体教学流程就是先进行预测、提出假设,实现引导学生利用化合价合理预测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氧化性以及还原性。第二,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方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落实以问题为着手点引导学生,积极研究讨论,并为学生提出“采用哪种手段能够证明物质是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怎样实现验证溶液中包含铁离子?”,在提出各种问题后,教师进一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工具或原料,并让学生掌握如何选择。也可以为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研究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再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价,改进实验方案。第三,落实实验探究。善于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落实规范操作,让学生细致全面观察,并将所观察的内容以板书的形式记录下来,最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四,沟通交流。要求各小组汇报最终的实验结果,教师开展点评小结,对各小组的实际表现积极评价,通过上述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着深层次理解,同时还会形成良好探究能力[1]。
        二、针对于落实宏微融合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分析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工作要落实宏微融合,我们也可以将化学学科理解为从微观、宏观、符号等视野来系统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宏观辨识的背景下,获取宏观事实,再开展推理工作,并从微观的角度深层次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关键结构,最终构成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现的化学学科思维,以此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在物理学习中有些现象学生是很难用肉眼和看到的,像电子的转移,而怎样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依据教学重点设计以下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第一,为学生准备锌片和稀盐酸,然后把芯片放在稀盐酸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写出具体的离子方程式,从而准确判断该现象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准备盐酸和铜片,将铜片放在盐酸中观察铜片表面是否有气泡,并说出产生气泡的原因。第三,把芯片和铜片采用铜导线连接,加入电流表,细致观察铜片表面是否有气泡,以及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移。
        Zn+2H+=Zn2+ +H2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铜片将不会和稀盐酸发生反应,那么在铜片上怎么还会发生一些小气泡呢?在学生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后,普遍认为溶液当中存在氢离子,而且氢离子在铜片中获得电子,转变成了氢气。对于铜片来说,其本身是不会失去电子的,而电子只能来自锌片。在这时,要观察电流表指针,如果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直接表明导线中有电子定向移动,因此锌失去电子,氢离子而获得电子。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出电子在导线中移动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观察,把微观的变化以宏观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了解微观本质,最终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
        三、针对于实现变化平衡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分析
        变化观念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够掌握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的关键研究对象,对于化学变化来说,具有多样化,要落实从各个角度开展分类研究,实现积极总结同一类反应的关键特征和各种规律,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加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视角,教师应在构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后,进一步给学生多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依据各角度来对相关反应准确分类,促使学生在经过深入思考、研究、讨论后,落实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以及氧化还原反应视角分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理解和认识写出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所存在的联系[3]。
        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具备平衡思想,当学生具备平衡思想时,能够实现采用动态平衡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观点深入研究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含的领域较多、内涵丰富,并且存在各种联系而对立统一的概念,像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具体的反应来开展系统研究,合理引导学生把各种概念全面对比,深层次掌握概念、内涵以及外延,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对概念深入理解,并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具备辩证统一意识,为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4]。
        总结:
        教师应及时抛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对现代化教学模式系统研究,迎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工作中开展实验探究、落实宏微融合、实现变化平衡。需要注意的是,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化学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总结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深入挖掘和核心素养培育相关的素材、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任务,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为促进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6):137.
[2]吴明好.基于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中化学教学[J].中国考试,2017(03):31-37+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