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渗透浅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谭华
[导读] 我国《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化学学习提出了一定的标准,其中认为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兴趣是极为关键的,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浙江省玉环市实验学校  谭华

摘要:我国《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化学学习提出了一定的标准,其中认为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兴趣是极为关键的,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对化学产生兴趣,最终使得自身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实际上拥有科学素养也就是形成科学精神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在中学学习中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性,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量的内容。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精神;渗透
        引言:从科学精神的角度来看,科学就是遵守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守大自然的规则,追求真理,保证客观事实同逻辑的统一性。其中涵盖的内容和众多,探索精神、对自由的向往精神、敢于批判和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等等均涵盖在其中本文则针对此作出研究,以高中化学作为研究对象,明确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问题,期望对化学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的态度需要人们做事严谨并且需要保证遵守规则,遵守万物守恒的定律。而从化学这一学科来看,其中也存在着科学的人态度,在化学这一学科中需要具备逻辑性,同时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事情的真理,保证事物的准确性,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人们也需要秉持着严谨的态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这一过程中均需要学生拥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这也就要求教学必须保证严谨,尤其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更需要保证其精准性,不论是理论还是操作的过程中均要避免错误的发生,同时还必须反复的验证确保其准确。拿化学实验举例来说,在展开实验之前其仪器得摆放以及试剂准备的量也是十分关键的,另外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秉持着安全原则,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出现偏差,在做实验之前也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只有严格训练之后才能够确保实验顺利的完成,通过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规范自己。
        二、做好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做科学”的能力
        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看实验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若单纯的讲授理论知识则属于纸上谈兵,将无法真正的理解和感受科学。对此在中学的化学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多样化的资源让学生学习,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化学学习中必须结合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逐渐提升自身的科学能力。实际上在中学的教材中有许多实验部分,在课本上会将实验需要准备的器材以及实验流程清晰的描绘出来,而一部分教师就让学生记忆教材上的环节,而后就不再让学生们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们便缺少实践的过程,而学生单纯的具体内容也会认为十分枯燥无趣。另外单纯的让学生记忆实验的流程和内容学生们的思想便会被限制,不会思考过多的内容。比如从草木灰中提取三钾盐的实验,一般教材会描述如下:在250毫升烧杯里放入半烧杯(约10毫克)草木灰,加热水到高于草木灰表面1~2厘米处,边浸泡边搅拌(最好实验前一天浸泡)。准备一个过滤器,将烧杯里上层的草木灰浸出缓缓倾入过滤器内过滤。如果滤液混浊,再过滤一次,直至滤液澄清。将滤液倒入蒸发皿内,边加热边搅拌,当蒸发到只剩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静置片刻,观察蒸发皿内有白色晶体(三钾盐)出现。不难看出,以上实验描述是很详细的,而且一般而言,实验的结果也不会有出入的。如果教师因为这里的描述很详细就让学生光记不做,则活生生地剥掉了学生做科学的一次机会。


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操作过后,胜过花很长时间去死记硬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演能力等均会得到锻炼,从而形成“做科学”的能力。
        三、延展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具备延展思考的能力是科学思维的一部分,延展思考不难理解也就是需要学生们发散思维,从延展思考的角度来看,首先其必须拥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而后以这一问题作为基础进行发散思考,由此可见,若想要学生能够延展思考首先需要学会发现问题。例如,做了草木灰提取钾盐实验后,就要学会问:“草木灰中的钾盐从哪里来的?”“哪些植物能提供这些元素?”“提取钾盐的方式还有哪些?”“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大批量地提取钾盐?”“还有哪些实物中含有钾?”“钾对于我们人体有什么作用?”“钾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作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围绕着一个主题事件展开的,能有效地扩展知识范围和思考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延展能力得以增强。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可直接给出答案,最好引导他们对问题作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并依假设去证实或证伪,根据科学的原则和科学的依据,经过一定的科学加工,对未知的事实做出相应的符合一定规律的解释。
        四、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化学的学习中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形成科学思想的关键,在化学学习中掌握其基本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学生必须拥有探索精神,这样一来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掌握化学的概念和意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需要查看多个资料,从而不断的研究化学概念,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加深自己的记忆,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加准确深刻。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则起到了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概念。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会说到,海鲜同啤酒一起食入对身体不好,甚至会发生中毒,这样的说法一直流传在民间,但此种说法是否科学则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来明确。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实验,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而后证明事实。这样的引导方式对于教学十分有利,将化学的学习同实际的生活相融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所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增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教育中化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带领学生挖掘化学的内涵,透彻理解化学的概念,化学教师必须秉持着严谨和科学的态度,逐渐在教学中也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拓展思维。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让学生们拥有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姚燕平.科学精神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7,000(010):23-23.
[2]甘才广.科学精神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渗透刍谈[J].读与写(上,下旬),2015,000(015):297-297.
[3]黄敦班.科学精神在高中化学中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000(007):207-207.
[4]巢志华.探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J].中国校外教育,2017,590(08):69-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