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数学建模教学促进高中基础教育改革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龚洪洋
[导读]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因此教师应推广数学建模教学,以更好地促进高中基础教育改革。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龚洪洋

摘要: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因此教师应推广数学建模教学,以更好地促进高中基础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建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高中基础教育;教育改革
        引言:数学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培养以及发展学生广泛的数学能力,而进入21世纪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日益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灵魂,随着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数学建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越来越受到教师重视。数学建模能使学生把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为合理的数学结构,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精神。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实施并推广数学建模,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促进高中基础教育改革,成为当下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科学设计建模内容
        现阶段的高中教学模式,其实是有着很大变化的,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进行变化和灵活的运用。在设置中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总结出内容的精华所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并且使他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安排,要符合现阶段的教育大纲。传统老套的教育模式也要及时的摒弃,我们应该为教育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刚踏入高中的学生们往往是对学业有着极大热情,所以这时候教师就更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点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数学建模类型,从而吸引他们的关注点和兴趣。这方式是十分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数学科目的展开运用的。在教学过程当中,起到引导作用的教师,就要做好相关的教学内容和讲解,我们可以利用在数学当中常出现的数列、函数公式、变换运算等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模型,这样不仅能让刚踏入高一的学生对模型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也能够成功的燃起他们对数学建模这方面的热情。为今后在数学建模大赛中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也可以合理的安排一些有关于数学建模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这样的一个思维逻辑。教师还要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了解他们的特性,为他们安排到合适的角色去进行建模环节当中的体验过程。只有真正的进行实际的操作,才能感受到建模的魅力所在。
        二、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研究型课堂
        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学生主动的提出想法问题,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模型,这堂课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应该大胆地提出我们的想法和设想创建出多样的情境环节。以便于我们解决一系列的数学模型难题。


就是应该积极地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大胆的想象。并积极地组建学习小组,让他们展开激烈的交流,讨论互换彼此的建议,从而在争议中不断成长进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交流平台,数学模型其实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他是需要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所在的。如果自身不能够深入的去了解他,是无法解出难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出一个研究型的课堂。专注于数学建模的本身,提出发散性的建议。为枯燥乏味的课堂带来一丝鲜活的动力。在具体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进行说明,使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是怎样的一个建模过程,并且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建模工作,提高并拓展他们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
        三、课外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不仅在课堂当中,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我们也应该充分的利用起来,开展一系列有关于数学建模的活动,针对这一课外内容的展开,我们就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可以开展有关的户外学习课程,通过真实的建模素材来让学生构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模型。通过切身实际的训练来让他们了解到建模是一个怎样的环节。这样不仅能够给他们一个深刻的印象,也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建立起这样的爱好。第二在已分好小组的学习小团队当中。老师可以分配给每个小组不同的任务,比如说去实际的调查建模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并且通过这一基础的认知去构建模型的初始形象。通过占比的份额百分比这一系列的基础资料来进行大胆的创新。最后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应该围绕建模展开的教学内容是具有吸引力的,并且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他是拥有魅力所在的。并且是能够吸引学生的,使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展开这一学科的内容。我们应该主动的去发掘学科所蕴含的魅力所在,可能他们是跟我们以往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在新形势下的教育体系当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并且我们是拥有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他们的。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不仅可以掌握建模的知识,要点所在更能够通过自己所做出来的模型来认识到在哪些方面,我们依旧存在着不足,需要改进。实践才能出真知,就是也要积极督促我们的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总结和汇总。为他们报名,一些具有高质量水平的建模大赛。在赛事中,收获到丰富的实践经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基础教育改革,各高中教师有必要在遵循学生自主参与、重点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设计建模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来营造研究型课堂以及开展数学建模课外活动等途径来推广数学建模教学,以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胜洪.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促进基础教育改革[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3):78-80.
[2]李清,张胜元.推广中学数学建模推动数学教育改革[J].福建中学数学,2001,000(001):11-13.
[3]郑晓林.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1.
[4]李梅.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建模教学[J].学园,2014,000(002):118-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