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元素融入绘本教学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缪惠
[导读] 教育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扬州大学附属西郡幼儿园  缪惠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摘要】教育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它是一种非正式的戏剧活动,由组织者带领参与者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进行戏剧作品创作和表演,获得游戏的满足和多种有益的成长经验。教育戏剧元素融入绘本教学,是一个较为新鲜的表现形式,对于幼儿是一次重要的体验,但对于执教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教育戏剧元素融入绘本教学中,激发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语言对白来想象、创造表演,已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笔者根据自身开展以教育戏剧元素融入到绘本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这类活动的优势及教师指导策略。
【关键词】教育戏剧  绘本教学  表演力  创作性
        教育戏剧的表现方式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充满想象和魅力,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更加愿意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身临其境的演绎故事角色,模仿人物形象,进行人物对话,这些都会让绘本活动更加具有灵气,师幼互动也会更加融洽!
        一、教育戏剧元素融入绘本教学凸显的优势
        (一)生动的故事情境,带领幼儿快速入戏
        教育戏剧是建立在以故事为主线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要将教育戏剧元素融入到绘本教学,幼儿已然熟悉了故事内容,因此,在这样的绘本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够很快入戏,更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
例如,大班绘本活动《一根羽毛也不能动》,对于这样一节活动的开展,要实现摆脱传统的绘本教学模式,融入教育戏剧元素,就需要进行多课时的教学,最重要是通过故事来吸引幼儿,让幼儿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创作。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已经带领幼儿熟悉故事内容,知道故事情节、人物角色、角色分配、人物对话等等,所以在活动开始的前半部分只需要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角色特征、回顾角色对话,并让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狐狸、天鹅、鸭子,并鼓励他们在表演时能够通过眼神、动作来表现自己被狐狸抓走的慌张、解救朋友时的勇敢等,这样一下就调动幼儿教育戏剧表演的兴趣,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并根据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进行大胆的创意表现。
        (二)丰富的经验积累,促使幼儿大胆创造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幼儿对戏剧表演的理解与表现大多需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育戏剧融入绘本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为绘本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以期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已知经验,为幼儿的大胆创造提供经验积累。     
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个任人物角色简单、对话简洁,内容却很幽默的故事。选择这个绘本故事,教师初期设计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故事,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在故事中发现狐狸、小鸟、小猪、兔子、河马等动物的对话,和同伴讨论故事情节和动物特征;第二课时通过影片或者图片来发现和模仿不同小动物生活场景和动作特征,让幼儿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模仿来进行角色的带入,比如狐狸走起路来蹑手蹑脚,幼儿在进行表演时可以一边模仿狐狸蹑手蹑脚的样子,然后再根据狐狸狡猾、奸诈的特性来进行动作创编,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模仿不同形态下的狐狸特征;同时还会在活动中提供丰富的道具,如大树、房子、卡通汽车、桌椅等,这样幼儿可以通过已习得的经验进行迁移、同伴合作,借助多样化的道具来创编各种动作,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表现与创造。
        二、教育戏剧元素融入绘本教学的教师指导策略
        教育戏剧融入到绘本教学,引人入胜的重点就在于让幼儿参与其中,从切身感受中去领略绘本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对于绘本教学宗旨的理解、对绘本内容的解析、对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对师幼互动及幼幼互动的支持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活动中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学习与游戏的氛围,则是最为重要的。
        (一)生动的肢体动作引导,打开幼儿创造之门
        在戏剧表演中,肢体和声音是两个重要的元素,通过创作性戏剧活动的练习,
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如何通过肢体和声音进行表达。这也就包含在教育戏剧融入到绘本教学中诸多元素中,这些需要幼儿在活动前能够知晓,才能更好的在后续的表演活动中大胆创造和想象,所以戏剧元素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肢体动作则是戏剧活动中最有创意的部分。在做肢体动作的时候,尽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逐渐发现身体与动作有无限延伸的可能性,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这样幼儿会越来越自信。
        在中班绘本活动《风喜欢和我玩》中,风儿和“我”做游戏时,风儿一吹,“我”就被吹到不同的地方,风儿用力的吹,“我”的动作就会变得夸张,风儿轻轻的吹,“我”可以随风轻轻摆动。教师需要让幼儿探讨出“我”的变化与风之间的关系,并讨论这些事物的呈现方式及特征。在真正进行互动时,这样就可以很清晰的帮助幼儿厘清自己所要表达的对象。
        在互动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事物,让扮演风的幼儿跟着这些“事物”一一互动。我们会看到:许多幼儿模仿气球,把身体变得圆鼓鼓的,然后老师当成风,将“气球”吹到树上。甚至这些“气球”到了树上后摆出了千姿百态的造型。



        这个时候再观察孩子是如何根据风向控制身体的方向,又是如何表现高度的情况,这样的场景有趣极了;当让幼儿来当做风儿,来吹一吹,他们创造性的说出这次我是海边的狂风,我是草地上的微风等等,而被“风”吹到的幼儿则会根据“风”的大小开始旋转、甩起脑袋、支起胳膊等,每个孩子都是在快乐声中表演着与众不同的动作动作,一会跳上去一会蹲下来,一会斜靠墙一会趴地上。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功感。
        (二)巧妙的角色扮演,助推幼儿表演力
        角色扮演,是要让孩子表现出故事中任务的特点。除了动作的表现外的声音与表情也是角色扮演的关键元素。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孩子即兴加入的小动作或自己增加的事件,都会让任务更具特色。所以教师要鼓励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加生动地展现角色。
        例如在中班绘本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中,教师先扮演一只圆溜溜、胖乎乎的小猪,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演一只不同形态的小猪,这样的先行示范一下子吸引幼儿的兴趣,大家开始争先恐后模仿并创造;在小猪寻找是谁咬了自己的大饼时,它遇到了河马,此时的“河马”有的在泥坑里洗澡,有的在岸边擦身体,展现在眼前的是各种形态的河马先生、小姐,对于孩子们表现的出色有创意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并请表现得与众不同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请其他幼儿共同学习。这就让幼儿获得了成就感,又可以更好地激发其他幼儿创作不同动作的愿望。但是教师的语言引导也需有度,要避免过度使用,切忌从头到尾都使用语言来提示,应该让幼儿学会自己想象、模仿、创造,甚至是利用身体塑形来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给予幼儿独立自主表现的机会。
        所以,角色扮演就离不开对角色本身的理解,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对角色本身的兴趣,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并通过讨论、探索来了解角色的特征,这样就更加有利用幼儿在表演中具有更强的表演力。
        (三)立体的情境创设,激发幼儿无限想象
        在戏剧活动中,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道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营造出故事中的情境,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投入到活动之中。环境的营造,往往会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同时,除了用肢体表现情境的变化外,还可以加上一些辅助工具,如布条、纸片或者水管等,让营造出的情境更具有说服力。
        在大班绘本活动《不要再笑了,裘裘》中,因为角色较少,如果想让幼儿在故事中深刻体会裘裘装死的重要性,就需要利用各种场景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在后续的戏剧表演环节,教师不仅为每位幼儿准备了角色挂牌,还提供了沙发、桌子、茶具、秋千、椅子、大树、屋顶、阅读架等不同场景的道具,幼儿通过分组进行道具选择、布景,创设了客厅、厨房、森林、卧室等妙趣横生的场景,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且在各自的场景中想象自己真实的在某个场景中,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适时的教师退位,给予幼儿成长的空间
        教育戏剧融入到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定位非常重要,要明确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本领,在幼儿基本掌握之后,教师要学会放手。特别是教育戏剧的渗透和表演中,幼儿因为生活经验的不足,常常会表现的相对较为匮乏,此时教师可以在鼓励的同时,进行大胆引导,开拓幼儿的想象空间。比如在小班教育戏剧《打走小怪兽》活动中,教师现扮演小怪兽,让幼儿用“手枪”瞄准自己并且发射,教师被打中后,可以夸张的用表情、动作甚至声音来表现怪兽被追打后的恐慌、痛苦的样子;当幼儿基本掌握游戏玩法时,便邀请个别幼儿来扮演怪兽,教师扮演猎人,一起玩“打走小怪兽”的游戏;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拍照手机为猎人和小怪兽进行拍照分享,共同来讨论哪些幼儿的动作更加出彩,帮助幼儿进一步积累经验,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表演绘本内故事或者表演幼儿创编的故事,不仅有趣,且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不难发现,幼儿在情境中边玩、边学,甚至小组之间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游戏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让幼儿利用自身优势与同伴进行协商合作,最后在表演绘本中自我解决问题,展现自我。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些消极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绘本阅读教学的活动红,教师始终秉承“以幼儿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自由且具有创造性的环境中学习与发展,就努力将阅读变得更加有趣。而将教育戏剧融入绘本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尊重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利用其优势选择适合的指导策略,以游戏化的形式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模仿、冥想、创造、身体塑形等形式感受这一活动形式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每位幼儿的学习与互动的兴趣,活动也才会变得更加灵动有趣。正是因为有了戏剧表演这根拐杖,让原本单纯的阅读故事变成了幼儿自己成为故事人物,带动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表达自我情绪,这就使得冲出传统阅读教学的枷锁,使绘本教学变得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王佳.浅谈创新型“戏剧”绘本阅读——以厦门市图书馆绘本阅读活动为例[J].福建图书馆学刊,2018,1(03):27-30.
[2]姬沛.为人的完整而教育——从戏剧视点探讨绘本教学的意义[J].艺术教育,2018(19):130-131.
[3]张绿枝.当绘本遇上儿童戏剧[J].人民教育,2018(09):66-67.
[4]孙梅娟.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戏剧主题课程理论与实践——绘本剧《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J].戏剧之家,2018(09):205.
[5]杨楠.浅析教育戏剧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观察,2017,6(20):51-52+60.
[6]葛琦霞.当绘本遇见戏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