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之德育氛围建设 陈冬勤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陈冬勤
[导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做好德育与引导工作,才能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灵,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与发展。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五小学  陈冬勤

【摘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做好德育与引导工作,才能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灵,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与发展。基于此,作者针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氛围的有效建设进行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级管理;德育氛围建设
        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起步的阶段,所以教师要做好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教师要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小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小学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德育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当前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与德育氛围建设现状分析
        德育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本身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以及动态性。在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很多老师对德育的认识不够深刻,仍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道德理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德育的目标,不能为德育工作增添动力。
        其次,虽然众所周知,德育活动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但是在当前教育中,有些老师片面地认为学生的思想觉悟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活动中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与想法,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开展活动,从而导致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参与性极低,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德育教育浮于表面,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虽然当前大多数小学班级都开展了德育活动,也注重德育氛围的培养,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将德育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德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说教式活动,使德育流于形式。并且当前很多人还错误地认为德育只是学校工作,没有让家长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导致德育教育的力量较为薄弱和单一,进而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与时效性。
        二、小学班级管理之德育氛围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理解以及关心,使学生能够用心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拉近师生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的心理,从而愿意在教师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从而使课堂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使教师难以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从而使师生的关系不融洽。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处,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表自身的见解,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快速地成长。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避免打击或挖苦学生的现象出现
        (二)以信任出发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以信任为出发点,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自由表达自身的观点,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这种强烈的依赖感以及信任,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发展。在学生面对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交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够转变思想,实现良好的发展。
        (三)形成良好的德育期待
        良好的教育活动应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进行有效的心灵的沟通,从而使教育的期待值能够从教师的真挚的情感上得到体现。教育的期待值,成为教育的潜在动力。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应树立合理的德育期待,从而使德育预期发挥出积极的效果,可以建立和谐的德育氛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主动向学生讲述德育期待,使学生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从而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身作则,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德育氛围。
        (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教学中班主任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从而让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养成健康的心理,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如果学生在心理上发展不成熟,那么也就难以应对挫折,在遇到困难后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倾向。教学中,班主任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还要做好实践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主动进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能行”的主题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意志,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的影响。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去,才能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实现长远的发展。
        (五)主动关爱学生,做好德育实践教学工作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要从学生的心灵上入手,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如可以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明确学生的状态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来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一些家庭情况相对较为特殊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心灵上相对较为脆弱,所以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保护好学生的心灵,避免让学生受到伤害。同时,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接受正确的德育观念,在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时,要保证语言上的合理性,分析好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借助委婉的方法来告知学生,从而实现德育教育渗透的目标,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最后,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单纯依靠口头讲述,而是要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在一起,借助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爱心月月捐”的活动,通过积少成多的方法,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营造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是小学德育渗透的前提和基础,而良好的氛围就像温暖的春天,它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温馨的阳光照耀,使每位学生都更加有自信,让班级秩序井井有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黄丽.探究小学班级管理之德育氛围的有效建设[J].名师在线,2020(13):36-37.
[2]康守利.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营造德育氛围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135-136.
[3]王丽华,张晓霞,刘海敏.浅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营造德育氛围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2):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