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7月   作者:周丽娜
[导读] 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个性遭到抑制,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严重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中心小学  周丽娜  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个性遭到抑制,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严重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化体验,将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起来,增强语文阅读课堂的开放性,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受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差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会产生一些独特的感受。目前,一些语文教师依然将一刀切的阅读教学模式沿用过来,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因此,语文教师需对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效果充分重视,鼓励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文本将独特意见表达出来,促使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实现得到保证。
        1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1.1 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生活经验的读者在阅读相同文本时,会有差异化的感受产生。传统教学模式容易抑制学生的阅读个性,降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而个性化阅读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能够尽情发挥个性特质,这样学生的阅读体验将会得到显著优化,阅读动力得到增强,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1]。
        1.2 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受到充分重视,而个性则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封闭性较强,会在很大程度上抹杀学生的个性,进而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要积极应用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将民主、宽松的阅读课堂氛围营造出来,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
        2.1 构建自主阅读课堂
        目前,很多教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面对这种情况,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时,教师需充分明确自主阅读的重要性。第一,保证阅读时间。通过留设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反复阅读,在透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产生一些个性化的体验。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将班级学情、文本内容等纳入考虑范围,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进行控制,保证学生的自主阅读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在学生实施自主阅读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就文本内容提出问题,拓展阅读的深度。例如,在学习《梅兰芳蓄须》一文时,教师先向学生们介绍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然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思考“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为什么人们愿意看梅兰芳的演出?”等问题。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即可准确捕捉文本的主旨。第二,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班级学生具有差异化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喜好,采用的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学生热衷于一个人反复吟诵,有学生则喜欢与其他同学共同探究。


如果教师能够允许学生对学习方式进行自主选择,那么学生的学习体验将会得到改善,进而提升阅读学习效率。因此,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进行充分尊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即可。第三,自主选择交流方式。深入阅读文本之后,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感悟产生,渴望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过去很多教师主要采用师生交流方式,学生难以对交流对象、交流方式等进行自主选择,导致学生的交流意愿显著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和才能,选择适宜的交流方式[2]。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学生们通过自主阅读,深入感知到西沙群岛之美。为满足学生们的交流欲望,教师适时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向其他同学表达个人的感受。部分学生扮演导游角色,以导游的视角向其他同学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也有学生绘画水平较高,利用画笔将西沙群岛描绘出来。在这样的交流模式下,能够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与才华,学生也能够深度理解文本内容。
        2.2 构建体验阅读课堂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讲,读者、作者共同创造作品的意义。不同学生具有差异化的态度和价值观,必然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教师需对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行充分尊重,鼓励学生将个人经验、感情态度等融入到阅读过程中,将个性化的文本意义建构起来。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小学生可能只会产生浅层的感受,或不符合作者的原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进行批评,而是以赞赏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思考精神。第一,朗读中体验。朗读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深层次的朗读,方可以捕捉文本内涵。因此,教师需向学生返还朗读的权利,将个别读、集体读、表演读等诸多形式综合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形成个性化体验。第二,生活中体味。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向阅读中融入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甚至还会超越文本。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暗示,引导学生搜寻与文本内容相似的经验,精细化品读课文,将独特的体验生成出来。例如,在学习《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播放配乐朗读的音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自由展开想象活动。倾听过后,鼓励学生将脑海中浮现的场景描绘出来。第三,情境中体会。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可帮助学习者利用已有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吸收,不仅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文本内涵也可得到丰富。特别是小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生活经历,需通过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对文本意义进行深层次体验。在情境创设时,教师需结合文本内容、学生特征选择适当的创设形式[3]。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待学生们初步掌握文本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愿意和闰土做朋友?你们成为朋友后,将会共同做些什么事情?”等问题,拓展学生的体验深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助于顺利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时,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个性化体验。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高,教师需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促使学生的阅读深度得到拓展,阅读体验得到丰富。
参考文献:
[1]李迎新,周书堂.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法[J].明日,2019(35):212-212.
[2]陈英.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J].读天下(综合),2019(28):25-25.
[3]刘以稳.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01):43-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