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伴我行——“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王笑丘
[导读]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设置了一个新的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其核心就是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其目的是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

四川省蓬溪县下河小学校  王笑丘

摘要: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设置了一个新的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其核心就是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其目的是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通过家校密切合作、变阅读为悦读及评价助力阅读等方式切实落实并实施,让"和大人一起读"为孩子的终身阅读搭桥铺路。
关键词:实施策略;家校合作;方法指导;评价方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阅读是我们毕生的事业。阅读能创造我们的未来,能成就我们的理想。靠阅读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精神世界丰富,而且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十足。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是个人发展与民族进步的意义所在。因此,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此栏目编排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有趣,其核心就是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其目的是通过这个栏目来促进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
为了让“和大人一起读”能够有效实施,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家校密切合作
        部编版教材首次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设置,明确地把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作为基本任务,是告诉教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能把课外阅读完全推给家长或学生自己!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和大人一起读”纳入教学计划,这是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在学校,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有限,阅读内容太少,所以在有限的课外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引路人,把重点放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这样大人在课堂之外引导孩子时才有章可循,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课内,教师根据“和大人一起读”的不同阅读内容,设计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指导、示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请能陪伴孩子的大人到学校观摩,可以把阅读教学课的录像通过网络发送给大人观看,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和大人交流,为大人陪孩子一起读书提供帮助。每次阅读指导课后,教师指定同一类型的阅读内容,作为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大人再利用教师提供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完成阅读任务。这样坚持一段时间,相信家庭中的大人对于和孩子一起读的任务也能得心应手,孩子也能在大人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阅读。
        二、变阅读为悦读
        作为低段语文教师,我听得最多的声音来自家长,"老师,我家书都堆成山了,可孩子就是不愿意看一眼。"老师,我家孩子跟书有仇似的,一提起看书就耍脾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想读书,爱读书,就必须要激发他的阅读兴趣。入学前,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幼儿园两三年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到入学时,极少数孩子在家里已经养成了听睡前故事、唱儿歌、看绘本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大部分孩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家没有阅读活动,要让这部分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较困难。所以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趣的阅读形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变阅读为悦读。
        1、猜读
        字音猜读:一年级孩子无论是识字量还是理解能力都是非常非常有限的,所以在阅读活动中先要鼓励孩子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忙着告诉孩子,而是根据图画、字形、故事情节等去猜。若猜正确,就立即表扬,此时孩子肯定会非常有成就感。如果没有猜正确,不要紧,耐心告诉孩子正确读音,并引导孩子怎样根据已有的知识猜字。比如"鼠"字比较复杂,可以引导孩子对照图片从字形上来认识,上边的"臼"可以想象成老鼠锋利的牙齿,下边部分可以想象成老鼠的肚子装满了偷吃的粮食。这样有趣的识字形式,一定会激发孩子读下去的愿望,从而阅读更积极了。
        情节猜读:阅读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可以设置有悬念的、能激发孩子想读下去的问题,先猜后读。比如读《小松鼠找花生》,读完题目设疑:小松鼠在哪里找花生?他找到花生了吗?为什么?先猜后读,如果猜的答案和文章情节一致,那孩子会特别开心。如果不一致,那肯定会引发孩子深入的思考,花生到哪儿去了?大人趁此机会为孩子普及花生、红薯、地瓜、土豆等农作物生长在地里的知识。有的孩子也许还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什么东西长在枝上等问题。在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中,孩子不仅饶有兴致地完成了阅读,还学习到了相关的许多知识,一举两得。
        2、唱读
        小学低段孩子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就是唱歌或唱顺口溜等。


为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让孩子体会和别人一起读的快乐,学习《小兔乖乖》、《孙悟空打妖怪》等篇幅短小,韵律整齐,朗朗上口的儿歌时,就采用先读后唱的形式。唱熟了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在平常的玩耍中,会把这些儿歌编成游戏,配上可爱有趣的动作,边唱边玩,乐此不疲。
        3、表演读
        阅读能调动孩子的所有感官,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读,同时调动思维,把读到的内容按自己的理解转化为表演,这样阅读更有趣也更有效。比如读《谁会飞》,孩子们边读边表演,鸟儿飞扇翅膀,马儿跑仰天叫,鱼儿游摇头又摆尾。通过表演阅读,这些动物的形象及特点,深深地烙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再如《夏夜多美》一文,充满了童趣。可以在引导孩子借助拼音和插图,正确阅读童话的基础上,把它当成剧本,分出不同的角色,戴上角色头饰,加上自己的理解,边读边表演,一出精彩的课本剧诞生了,多么有生动有趣呀!
        4、合作读
        你问我答:如读《谁和谁好》,可以孩子和大人合作问答朗读,一个问一个答,可以大人问孩子答,也可以孩子问大人答,也可以有节奏地边读边拍手。读完也可以根据孩子已有的知识模仿编同类儿歌,比如鱼和水、鸟儿和大树等。这样的阅读过程,让孩子既感受到了和大人一起读的快乐,还学会了编儿歌。
你读我听:可以大人读给孩子听,也可以孩子读给大人听,读完可以互相提问并回答。比如读了《胖乎乎的小手》,提问:兰兰的小手为大人做过什么呀?然后迁移到孩子身上,你的小手为谁做过什么呀?从而教育孩子一定要为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儿。
        分角色朗读:比如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对话较多,在孩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大人和孩子声情并茂、入情入境地进行角色朗读,既能体会阅读的快乐,还能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三、评价助力阅读
        低年级孩子喜欢争强好胜,表现欲特别强,利用孩子这一心理特点,运用有趣、丰富、有效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展示、评价孩子的阅读成果,促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1、晨读展示
        每天利用早读课十分钟,作为孩子们的阅读展示时间。刚开始,教师要抽主动举手上台阅读的孩子,他们读起文章来一定是流利的完整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要不吝夸赞,同学要鼓掌表扬,这样就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激发了孩子们上台朗读的愿望。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台上朗读故事。老师要发现每一位孩子的闪光点,把点评、表扬、鼓励送给每一位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自觉阅读,乐于展示。
        2、故事比赛
每学期可以举行两次讲故事比赛,促进孩子们增加课外阅读量。比赛时根据故事的篇幅,讲故事的流畅程度、语气、语调等方面打出等级,评出优胜者,赋予"故事大王"的美誉,适当奖励课外书籍等。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阅读兴趣。
        3、记录反馈
        为了掌握孩子的阅读情况,督促大人陪孩子完成阅读任务,在每次布置"和大人一起读"时都要求孩子记录阅读时间,文章题目,阅读感受等,其中的阅读感受可以是一句话读后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精彩的一两句改编,也可以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记录要简单,不能给孩子压力,否则会适得其反。每个月进行一次阅读记录展示、评比,根据孩子们的阅读记录情况,给每一位同学打分,根据分数评出"阅读明星"。这样的明星阅读会更积极更高效。其他的同学也会为学习明星、追赶明星而努力,阅读就会更认真,收获更大。
        总之,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积极引导并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一定会让阅读事半功倍。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阅读活动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孩子们一定会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为自己更长远的阅读之路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张建军.“三步走”让家长落实《和大人一起读》[J].阅读, 2018(23): 61-63.
[2]沈月红.采用多种方式和大人一起读[J].考试周刊, 2018, (88): 37.
[3]王彧钊,沈静.找一把合适的尺子——关于“和大人一起读”学习评价的研究[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 (05): 16-18.
[4]罗芳.“和大人一起读”的三个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7: 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