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内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吴佳
[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我们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重视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幼儿园  吴佳  2156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我们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重视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阐述幼儿在“玩中学和做”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旨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字】幼儿;游戏化;课程
        《纲要》指出:游戏应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是课程优化与实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明晰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作用,幼儿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将游戏融入课程中,实施游戏化课程教学,并且二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一、幼儿游戏特点
        1、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师不应该将园一日生活安排过于紧凑,应该顺应幼儿的主观意愿,合理开展游戏化活动,开展某项游戏前,如果幼儿不愿意参与,教师就不要强制他参与,当幼儿们想要从事某项活动或者游戏时,教师要给予大力支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选择。
        2、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
        幼儿游戏本身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就是为了身心愉悦而开展的,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应当给孩子设置外界的束缚,而是尽量向幼儿提供更好的便利,让孩子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自我,通过某项游戏的胜利与成功,获取自信、快乐,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
        3、游戏是有规则的行为
        游戏是有规则的,虽然有些游戏是虚拟的,但也是有规则的,游戏能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和社会性。如游戏过程中,幼儿按照事前编好的游戏进行有序地逐个体验,而不是一哄而上或者插队进行;有些游戏需要教师指导,提高幼儿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与管控,如开展积木的拼接游戏,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观看教师示范,让幼儿对自身行为动作有一定控制,才能最终顺利完成拼接游戏任务。这就是规则的社会性与重要性的体现。
        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1、游戏能让幼儿运动协调,改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
        开展室外活动,尤其是自然环境下游戏活动,自然环境的空气更加清新,能增强大脑含氧量,使人更有精神。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帮助钙吸收,利于骨骼的生长,从而让幼儿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得到提高。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等,让幼儿平衡能力、运动能力,以及爆发力得到有效提高,拥有强健的体魄。
        2、游戏发展幼儿智力。
        学会使用各种投放材料,动手实践,即“玩中做和学”,幼儿可以学习到生活的基本常识能够促进大脑发育。在游戏中,幼儿观察事物的特征,可以提高他们的感觉和认知能力,游戏情境的创设,能够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遇到问题,他们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3、游戏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岁后的幼儿自我意识逐步发展,当他们的想法与观点与他人产生异议的时候,幼儿学着如何协商,并彼此协调之间的差异,逐渐从自我为中心转变到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逐步学会从别人的情境去考虑问题,逐步弱化“自我中心”的意识。
        4、游戏促进儿童交往能力发展。
        在游戏角色扮演中,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模拟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如餐厅服务员要主动热情招待顾客,医生要悉心为患者诊断,司机要遵守交通规则,模拟过马路时的情景游戏,“红灯停、绿灯行”,走斑马人行横道线,通过浓厚的游戏氛围与情境,教师利用游戏来教会幼儿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5、游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教师开展游戏,让幼儿独立活动,能克服幼儿依赖的心理,通过自我的思考与尝试,从而达成游戏目标,增强幼儿的独立性,逐步树立自信心。游戏的成就感来源于最终实现目标,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个时候幼儿可能会哭泣,或放弃,教师要善于设置幼儿游戏的难点,让幼儿处于“困窘”中,鼓励和指导“困窘”中的孩子不断尝试,寻找失败原因,手脑并用解决困难,从而在最终的喜悦中获得成就感。
        二、“玩中学和做”游戏化课程的实施
        1、组织与实施高质量的游戏化课程教学
        游戏与课程的共同点就是教育性,让幼儿沉醉在游戏中去学习和发展。选择高质量游戏是最有效果的,需要教师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确保游戏类型丰富、游戏材料准备充分、幼儿之间的合作、理解等。游戏课程化就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从低级到高质量的游戏发展过程,为逐渐提高幼儿能力,做好保障。
        2、根据游戏设计,实施相关课程
        游戏体现出幼儿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透过游戏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真正让幼儿做到“玩中学、学中做”,学到能力,将能力正迁移到其它方方面面,如幼儿游戏化种植课程,除了让幼儿学会观察、探索,了解植物生长变化之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爱心,迁移到爱护一草一木,乃至一猫一狗,甚至爱护身边的一切。首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通过扮演超市中顾客与店员的角色,开展情景化游戏,学习商品分类以及购买商品后能否准确结算,幼儿学习数量概念、分类知识。其次,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从而细致把握游戏的要领与体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正是游戏制定的最佳素材与模板。最后,游戏化课程中教师应当教孩子如何熟悉掌握游戏的参与方法,通过指导,教幼儿学会思考,做到如何以智取胜,这些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化课程提供依据。
        3、游戏化课程应科学、全面、实际
        游戏化课程应全面、科学、实际。如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游戏化课程结合起来,比如一些幼儿园开展较为成功的民歌、民谣音乐课程、剪纸手工课程,手工编制课程,民间木工体验课程等等;再如当前幼儿园开展的园本特色课程、班级生成课程等等,更加体现人的价值和人文关怀,强调个体差异性发展。社会需要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教育就要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培养,顺应自然发展,尊重幼儿天性,全面科学地开发游戏化课程。
作为幼儿教师,将“玩中学和做”游戏应用在课程当中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方法。游戏化课程的优化与实施应当与时俱进,也应当不断了解幼儿,尊重儿童天性与发展规律,科学地进行游戏化课程教育,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永胜.论游戏与幼儿发展[J].教育探索,2010(05)
[2]王振宇.论游戏课程化[J].幼儿教育,2018(12);3.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发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