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 田芳
[导读] 我国,作为延绵五千年的历史而从未中断的大国,拥有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田芳 河北省石家庄市 50000

摘要:我国,作为延绵五千年的历史而从未中断的大国,拥有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里,曾有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曾有过外国的文化入侵,文化渗透,但她依旧屹立不倒,依旧是世界大国,依然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一切不仅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历程,而且在于我们党和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重视文化教育,重视文化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在新时期,重视文化的作用,重视文化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与创新
        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需求也在逐步提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自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就对文化高度重视。党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仅局限于高技术高分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有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对于我国发展教育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这优势条件更好的发展文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一)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
        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发展的文化大国,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氏族时期的文化教育,虽然只是仅限于言传身教,没有专职人员和场所,但是在早期就奠定了我国教育文化的基础。对于今后的文化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丘的教育学说,在教育史上建树了丰功伟绩。开创私人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扩大了社会教育的权利,使得文化教育下放的平民,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倡学思行结合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教师教学要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热爱学生,以身作则的教育教学方法。孟子的性善论,墨子的素丝说,韩非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王充提出的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问难与距师的论学习方法,在秦大一统时代,统一文字,统一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隋唐时期,经济的繁荣带动文化的繁荣,同时,也兼收并蓄,吸收国外的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了文化发展的顶峰,在清朝前期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有天朝上国之称。
        (二)动荡中发展
        佛教的传入,对于当时的正统文化,儒家思想有一定的冲突。在唐代早期,崇道家文化,随后形成儒佛道,三教并行的局面。清朝末期,由于闭关锁国的落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我国曾落后于世界。在近代社会,外国文化的渗透,买办阶级的出现,租界的出现,我国社会出现了西方文化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洋媚崇外的现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一直西化分化的谋图,甚至产生危害我国国家统一的行为,分裂我国,阻碍我国统一大业完成的行为。甚至以舆论诱导世界各国,在舆论上污蔑我国,在外交上孤立我国。即使是这样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国,我国一直在外交上行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而不同的儒家思想。不仅是我国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而且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带领下,我国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心。同时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我国是唯一流传至今而没有中断的国家。尽管她在近代时期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文化的渗透,但她依旧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新时期的线上教育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从点滴生活中开始培养。在幼儿阶段,就让孩子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在小学教育阶段,让学生争做三好学生,优秀的少先队员,红领巾等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在中学教育阶段有青年大学习活动,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在大学教育阶段你有学习强国,团课活动等形式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增强对我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明白我们国家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对于为建设我们的国家实现民族独立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要怀有崇敬的心意,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伟人要学习。拥有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要对思想的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们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是文化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转型。宣传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途径,扩大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用科学的思想影响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通过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在社会上形成爱社会主义,重视文化教育,人民思想道德水平普遍提高。每日的新闻联播通过每日的新闻汇报社会的状况,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可以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和信息所干扰,即使在面对西方国家的舆论诱导,甚至是企图西化,分化,分割我们国家的谋图都可以坚定爱国信念。
        三、对于传统文化要继承与发展
        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在继承的基础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部分要舍弃。在儒家思想中孝廉可以继承,仁义礼智信仍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但是对于儒家思想中的愚孝是不提倡的。虽然法家所提倡的严刑峻法,对于社会的发展以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伤害,但是法家所提倡的,在社会发展中重视法律的作用,的确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发展。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我国也在建设法治社会。孔子提出的学而优则仕培养从政的君子,为封建官僚制度改革准备了条件。为培养诊治人才的精神为政治服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很多人读书就只是为了做官。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国家建设需要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教育需要改革。对于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奠定了基础。学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和素质修养水平,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游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利于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时代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行为环境,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注入传统的文化教育。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重视文化的作用,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
[2]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199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