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周光客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小学阶段科学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全面详细向学生讲解科学知识,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周光客  浙江温州  325803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小学阶段科学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全面详细向学生讲解科学知识,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深究,本文将提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情景教学;培养直觉思维
        引言
        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教学中费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一、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开展情景教学
        让学生认识到问题,认识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而质疑是一切的开始。只有当学生产生质疑时,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不断的学习渴望和学习热情,这样学生们才会主动寻找答案。小学科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课堂上积极提问,大胆发表自己的各种想法和观点,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们的质疑精神。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含义特别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场景,让他们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丰富学生的情绪状态,满足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小学生在身心发育方面还没有成熟,智力比较弱,因此,西乡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也在逐步发展的阶段。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多元化教学方案,通过情景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会学生课学观察,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观察并养成爱于观察的好习惯。由于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和可持续的感知活动,能提升学生创造意识。教学中,教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向学生们展示仔细而深刻的观察。就像学习“植物的花”一样,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花卉的基本知识。通过直接观察花卉,学生们说花卉的名称、香气、颜色、花瓣的形状、开花时的姿势,但花的结构特征很少有人参与。为了对花进行更加在深刻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是什么保留了花瓣,花瓣内部构造,花瓣是否是一样的,颜色等等。根据这个观察计划,学生不仅想看到,而且想调动他们的大脑思维活动。因此,学生通过观察掌握了花的四个组成部分:花萼、花瓣、雌蕊、雄蕊,这是一种色彩饱满的结构。此外,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直觉思维,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爱观察的好习惯,课后布置观察作业,对观察的东西进行记录,让学生在一系列常见现象中能准确记录重要信息,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



        三、设置教学疑点,激发学生好奇心
        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精神,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性的氛围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在“声音”课中,基于对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理解,让学生们比较每把尺子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否相同。实验后学生们听到没把尺子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当问为什么不同时,学生们的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如果他们的思维完全不同,他们会做出不同的假设,这时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对比,找出问题的答案。结果显示,尺子在桌子外面的长度是不同的,振动速度不同,声音也不同。
        四、构建自由课堂、展开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才能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以科学理论知识为教学核心,忽视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缺乏自我探索精神,不能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转变现存的教学思想,为学学生创建自由的课堂环境,保证学生能自主进行探究,大胆观察与猜想,展现出内心想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生命从哪里来》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加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当学生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时,就会向教师进行求助,教师应详细向学生讲述生命进化,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红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么能充分的掌握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水的浮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橡皮泥进行教学,让学生们想办法如何才能使橡皮泥上浮到水面。大部分学生会将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状。这种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实验是科学课的主要,与理论课相比学生比较喜欢实验课,实验知识能很好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加深记忆。教师应积极组织探索和猜想,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想法验证实验养成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思维。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保证学生能良好的交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都非常重要的,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实现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媛媛.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2021(22):210.
[2]蔡鑫.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21(14):75-76.
[3]安晔.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家长,2021(13):111-112.
[4]李锦辉.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新课程,2020(40):209.
[5]汪礼胜.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智力,2020(17):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