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交融,小学语文教学的建构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 胡叶
[导读]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以启发学生文字能力和文学素养为目的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阅读和写作分离的情况,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读写交融”的教学模式

菖蒲九年一贯制学校  胡叶  湖南常德 415709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以启发学生文字能力和文学素养为目的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阅读和写作分离的情况,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读写交融”的教学模式,首先本文论述了读写交融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其次阐述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阅读写作功利化、反馈评估标准模糊等,最后提出应该以情感教学和深化理解为手段的教学方向。
关键词:读写交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引言:在语文的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无法分开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阅读量可以帮助个人写作素材的积累,能够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风格。而良好的写作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输出的同时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深化。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应该采用“读写交融”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一、读写交融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读写交融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可以借助阅读和写作的相互渗透提供自己综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时,学生可以将课内或课外文章中自己感兴趣和优秀的词句进行摘抄和积累,再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写出属于自己的感想和反思,这样在阅读中就能够将素材资源进行积累,转化成为写作的素材,在这样长期的训练中,学生既能够进行有效的输入,满足知识和素材的积累,也能够进行适时的输出,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化
        阅读的最好方式是边阅读边进行思考,只有以写作为方式的输出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动力,在读写交融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可以摆脱以往单纯阅读,阅读理解浮于表面,甚至是阅读所收获的知识和思想被练习题所禁锢,导致学生思维无法打开的局面,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学生在阅读一段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模仿,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力以及对于作者思路、文章脉络的把握,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力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功利化
        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竞争,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应试能力才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当下的应试教育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目的和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能否按照模板正确的回答出题目所指定的内容,对于语文写作,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写作的问题书否符合要求,主题是否契合题目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逐渐忽视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以完成题目为目的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时忽视了文章的背景以及文章的逻辑和思想情感,在写作时也容易心生厌倦,失去了表达和书法的欲望,阅读过后很难进行文章的输出,学生的读写综合和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受制于题目和标准答案的设置,学生往往不能进行独立思考,甚至缺少了超越题目本身的思考,写作也被束缚在一定的框架中。



        (二)语文教学反馈模糊
        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教学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教学评估中,教师可以针对于学生的反馈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进步和提升,也能对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个系统性的评估,做出及时地改变以适应学生的学习,但是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大量学生的阅读练习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教师反馈,而是仅仅对于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出入进行打分,教师没有发现阅读后学生的自主思考。在写作练习中,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反馈,有时只有优秀作业能够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讨论,真正需要写作提高的学生却被忽视。同时在读写教学的评价标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例如在文章阅读后的仿写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改梳理学生文章与原文章的逻辑思路是否相似,构思的方式有无相同,然后再考核学生的修辞表达能力等。
        (三)读写教学不平衡
        在读写交融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后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只重视阅读却忽视写作的情况,读写之间的关系十分不平衡,在阅读训练时往往能够做到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但是在阅读之后却没有相应的反馈练习,没有段落文章的仿写,没有好词好句的积累和琢磨。在写作训练时往往无法对与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审阅,这就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普遍的短板。在阅读时注重多样化的、内容丰富的阅读,但是在写作中却被各样的题目和中心主旨所固化,读了什么就照着写,写作成为了一种统一了样态的产品,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训练就会重视阅读却忽视了写作,造成读写的不平衡。
        三、读写交融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深化阅读理解,体会情感
        语文的学习重要的是在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对于文章的本身和表层感情思想进行简单的思考和把握,没有进一步的发掘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相联系,因此在读写交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传授阅读技巧的同时重视对于学生情感阅读的培养,对于文本进行细致的研究和体会,并且在阅读过后要帮助学生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相结合,让学生与作者和文章减少陌生感和架空感,引发学生对于文章的共鸣,及能够加深印象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也有助于写作的素材积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创作兴趣。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近代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到个人为国家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二)注重情感写作体验方法
        对于语文写作来说,学生最容易遇到的困难就是写作的主题与自身无法共鸣,在学生的内心中有时甚至无法理解部分的主题内容,所写的内容就成了生搬硬套、无话找话说,这极大地折损了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让每一次写作都成了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无法避免的产生厌恶心理,逐渐逃避写作。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充分的对于主题内涵进行发掘,以小学生能够听懂和明白的生活常识和经历进行启发,逐渐的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一次写作背后的目的,并且在小学语文写作练习中要尽量的弱化文体的限制,最好不要强调议论文、抒情文、散文等的不同,要让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以各种可能的方法和语言进行创作,这样有助于形成每个学生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写作风格,既能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也能极大的保留个人对于写作的兴趣。
        结语
        本文针对当下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相分离的现象提出了“读写交融”的教学模式,首先本文论述了读写交融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其次阐述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阅读写作功利化、反馈评估标准模糊等,最后提出应该以情感教学和深化理解为手段的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思考[J].新课程(上),2019(2):46.
[2]孙遥.读写结合并蒂花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