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习困难下的懒惰归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刘佳佳
[导读] 人的本性都是存在惰性,不管生活中多勤勉厉害的人,都是存在其惰性的一面。

厦门市莲花小学 刘佳佳

摘要:人的本性都是存在惰性,不管生活中多勤勉厉害的人,都是存在其惰性的一面。通俗来说,人类的共性就是懒惰,这个懒惰程度也和个人的心理与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而言又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别的特点与个性。在我们生活实践教学当中,时常会接触到一些资质不错的学生却总是因为自己已经形成习惯性的懒惰而把自己大好的学业给荒废。所以说,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而言,需要积极引导自己的学生们能够正确并坦然的面对懒惰,并最终战胜自己的懒惰。
关键词:学生;懒惰因素;策略
        一、造成学习懒惰的因素
        学生学习的懒惰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学生的内因,但绝非“人之初,性本惰”,懒惰是外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是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引起的学生懒惰,以下来简单分析。
        (一)难易因素
        依照归因理论而言,当学生们面对困难的学习内容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喜欢把自己学习中的失败归因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上,这种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们产生自我能力的看法而导致逐渐缺乏自信心,最终形成懒惰的心理。当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太简单太容易的时候,他们反而又会归因到自己太厉害,不值得过多努力的心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们在过度的自我认可中重组自己学习行为与心理的认识,最终形成学习中的懒惰现象。学生们的懒惰程度与他们学习的内容产生的兴趣程度刚好成反比,学生们的兴趣度由低到高,而他们的懒惰程度则表现为由高到低的形式发展。
        (二)评价因素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教师评价,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往往会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好与坏或是学习成绩的提升与下降有意无意间地来评价学生,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时冷时热、时近时远。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评价话语,可能就会将一个天才“扼杀”在摇篮之中。教师的评价需要遵循科学化与合理性,教师的评价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三)家庭因素
        孩子的懒惰最根本的原因在家庭,家庭疏于管理孩子的学习,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学习的过程是不闻不问或很少过问。小学生到底年龄太小,自控能力很差,家长不尽职尽责监管孩子,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创造了众多偷懒机会。有的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所谓“言传身教”,不适当的言行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榜样示范影响,有力地助长了学生的懒惰。
        二、应对学生学习懒惰的策略
       弄清了学习懒惰的特点和原因,学校与家庭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正确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正确认识自己的懒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改正,促使学生能有效的进行自我调控。
        (一)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良好的集体氛围有利于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建设好班集体心理环境,班级心理环境的核心内容是班风学风,“热情和谐”、“积极向上”、“勤奋进取”的班级氛围极易塑造班级个体健康的心理品格,学习懒惰的人会重新评价自己对于学习态度的认知,放弃有意或无意的懒惰行为。



        (二)改进评价和学习内容
        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懒惰与习惯懒惰的形成往往受评价方式的好坏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等重要因素所影响,传统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懒惰,教育者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不分青红皂白先将大道理拿出来说教一通。多而滥的批评性评价不仅不能改变学生学习惰性的坏习惯,更加容易刺激学生更多的懒惰行为,并且促使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反抗。多进行表扬性评价,偶尔原谅学生“开小差”般的懒惰,但是老师不能让学生误认为老师每次都会原谅他们甚至对他们放任不加以约束。学习内容的改进,一方面注重截取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偏难偏易都不可取,尽可能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虽然很多必须掌握的知识并不一定是所有学生都感兴趣的,但我们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科学利用注意规律,如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色彩丰富的比单色的易引起注意,布置作业用变化题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等都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提高,相应的懒惰就降低。一成不变的板书、讲解只会导致学生昏昏欲睡的懒惰心理产生,相反绘声绘色的课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智热情,学生身心没有机会懒惰,改进才成功。
        (三)积极的心理干预
        只要我们通过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学生们的心理干预,就会帮助他们的不正常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的干预措施,这样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战胜心理病态的现象,使之回到正常的健康心理轨道上。第一,曾有专家说过,如果没有惩罚的教育就不算是完整的教育。这种惩戒性制度能产生主要可以威慑学生的心理力量的能力,当学生们处于惰性心理的时候就更容易清晰的了解到自己如果一直这样会受到样的惩罚,所以就不容易懒惰了。第二,心理惩戒不是让学习懒惰的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心理上认识到自己应为懒惰承担责任,心态还应主动积极,不产生逆反心理,否则,惩戒只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来完成。第        三,要调动家庭和社会正向干预。目的是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在他们身心能承受的无形的压力中,没有机会找借口懒惰。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发展进步,是能刺激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灵,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理由再偷懒,还偷懒就是可耻。第四,加强个别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热爱学习,对学习有强烈兴趣的学生一般不会出现过分懒惰的情况,有一定压力的学习同样也不会出现过分懒惰。培养兴趣,给予积极的压力,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学知识,鼓励学生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指导自己的言行,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
        总结:
        综上所述,第一,教育学生平时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力,逐渐树立不达目标不放弃的心理观念。第二,肯定学生一点点的进步,用放大法发大闪光点,学生在光环效应下不好意识永远走老路,不思进取。第三,启发学生有偷懒想法时能尽快寻求新颖的刺激物刹住懒惰的苗头。如不想做作业了,可适当休息,听听音乐,简单放松后一定强迫自己立即完成作业,而不是懒惰的拖下不完成。第四,引导学生从自发的自我调控过渡到自觉的自我调控。很简单的道理,学生可以学会懒惰,也可以学会不懒惰,虽然不懒惰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战胜懒惰会得到更多的心理快感,在此认知基础上实现有效地自我调控。学生学习懒惰是一种顽疾。教育者努力改善教育手段,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挖掘潜能,使之与社会期望值相吻合,以谋求学生最终克服懒惰心理,纠正懶惰习惯,和谐而又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得语文者得什么[J]. 张丽霞.  内蒙古教育. 2017(19)
[2]工作记忆训练对认知功能和大脑神经系统的影响[J]. 刘春雷,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7)
[3]发展性阅读障碍工作记忆机制的研究进展[J]. 朱冬梅,吴汉荣.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03)
[4]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对儿童流体智力的影响[J]. 赵鑫,王一雪,刘丹玮,周仁来.  科学通报. 2011(17)
[5]工作记忆训练: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J]. 赵鑫,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5)
[6]初中二年级学习困难学生的中央执行功能[J]. 王恩国,刘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10)
[7]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对汉语阅读理解的影响[J]. 鲁忠义,张亚静.  心理学报. 200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