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 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陈妍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依照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必须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大田县第三实验小学  陈妍 366100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依照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必须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应该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儿童在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步骤主要是“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学生理解和把握了解决问题的步骤之后,就可以运用它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较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容易的实际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多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促进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
关键词:  观察 实验 猜测 验证 交流
        一、创设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受到兴趣和外界刺激的影响。在低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富有情趣的游戏,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将认识从形象向抽象积极转化,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得以大幅降低,使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情趣。例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三页,“例4: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图片代替竹笋,用四个圆圈代替盘子,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而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应该怎样列式。教学中,将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理解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眼、用耳、动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适时适量地运用游戏活动,既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提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勇说:“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让问题由点构成线;引导学生一题多变。让问题由线构成面;引导学生一题多用,让问题由面构成体。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而提出问题最终目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适当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和交流合作,在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在上完人教版数学第一册《分类》的内容后,出示了课本练习六中第六题的图形,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寻找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有的按立方体图形和平面的标准分为两类;有的按图形的颜色也可分为橙色和绿色两类;还有的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圆分等,每一类中再分为橙色和绿色两类,利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细化。这种小组合作交流,凸显了思维的碰撞,深化了对分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的形成,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总是息息相关。影响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已掌握的知识和已形成的技能及能力。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设计和实施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可积累数学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上完人教版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后,学生掌握了元角分的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上课时我模拟了一个生活情境——商店购物,指定一位同学做为售货员,其余同学当顾客去购买物品。提出:一把水笔标价1元,你们怎样用人民币去购买呢,先让学生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然后指名上台购买水笔,并且要求学生说出你是怎样付钱的。生1:我用一张一元的纸币去购买;生2:我用2张5角的纸币去购买;生3:我用1张5角的纸币、2张2角纸币及一张1角的纸币去购买;生4:我用2元钱去购买,售货员应找回1元钱…….学生的回答得到我一一肯定。然后告诉学生以后购物的分法很多,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钱数进行付钱。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人民币这部分的知识。这样还学会了应用人民币购物,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深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总之,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小学低段中意义非凡,在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中取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中同样意义重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以学生的已有水平和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多种情境的创设。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动探索的精神,尤其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方法的指导、点拨和总结、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创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