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郑微微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郑微微
[导读] 阅读是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之下,不断优化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成其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与发展。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  郑微微

【摘要】阅读是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之下,不断优化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成其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与发展。就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相关研究与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丰富的课堂教学环节发挥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有效掌握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在优化教学策略时,教师要注重教学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下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获得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小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语言构建能力和应用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所具备的汉语言文学特点及应用规律有着较为娴熟的认知,同时在进行不断的练习中增强自身的思维发展能力,从而得到思维方向的有效提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以点带面,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为学生打开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大门。学生们在学习文字、句子、文章时能够在无形之中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水平,从而以读促写,完成更加具有独特性的创造。学生们通过阅读感受中华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语言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进行传承和发扬。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入中华文化经典,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化的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沉浸于语文课本教学,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丰富教材内容,已经成为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新课标要求中提出,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有益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学习,因此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结合不同学段的要求引入中华文化经典。
        一、二年级注重词句的读写教学,可以引入基础的《三字经》《弟子规》进行经典诵读;三年级注重句群的读写教学;四年级注重篇章的读写教学,可以引入《论语》《老子》等经典篇目的诵读;五年级注重谋篇布局的教学;六年级注重艺术加工能力的教学,可以引入《大学》《中庸》的诵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是纯粹地教学生读书、识字,小学阶段的古典文化渗透,夯实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汉语言文字符号教学生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骨髓里产生文化自信的因子。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环境下被教师广泛应用的教学设备。基于此,作为一名科技时代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阅读教学活动,以直观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沉浸到阅读的环境当中,从而完成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任务。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景阳冈》这篇课文时,首先,我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的片头曲《好汉歌》的视频,对学生说道:“阅读这篇课文,主要的阅读目标是抓住细节描写,读懂人物性格。”接着,我播放了“武松打虎”的视频片段,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后,我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一般方法,并通过《水浒传》的剧照,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了文中的细节描写之处,与学生之间相互谈论了对武松人物性格的认识。这样,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直观画面,培养了学生阅读《水浒传》这本书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完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开展群文阅读,加强学生整体认知
        群文阅读就是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话题在单位时间内进行阅读的过程,是教材改编以后能够被高效利用的阅读教学策略。基于此,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作出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实际行动,从而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时,我对学生说道:“这单元的内容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其中有表达爱国情怀的三首古诗,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也有介绍刘伯承元帅的《军神》等等。”然后,我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不同的课文中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旨在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为日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奠定下良好的基础。之后,我与学生共同阅读了组成这一单元的文章,对学生说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就来充分感受先人们的伟大人格。”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通过开展群文阅读,使学生对一单元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加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以写促读,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语言、审美能力等,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采取“以写促读”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仿写、续写、扩写等方式去阅读课文,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认真鉴赏文章,然后再去写作。一方面,他们在鉴赏的过程中情境美、韵律美、自然美等。另一方面,在仿写、续写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建构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上《观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一些优美的句子,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颤动起来”,这句话使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寥寥数语就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瞬间展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之后犹如身历其境。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这句话,促使他们内化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能力均得到培养与提高
        三、结语
        语文核心素养对于语文课程改革实现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阅读素养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推动国家社会进步方面还是提升学生个人能力、推进学生终身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对学生思维质量进行针对性培养,进而为其后续学习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慧妍.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刘飞侠.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7):93-94.
[3]翟淑香.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指导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7):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