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杨榕
[导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文化建设开始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当中,图书馆作为最具有书香气息的地方,对其开展一系列的系统更新与设备加强也是非常重要的。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杨榕  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文化建设开始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当中,图书馆作为最具有书香气息的地方,对其开展一系列的系统更新与设备加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图书馆中加强信息技术等的运用,可以促进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更加现代化,这种变革性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图书馆内发生新一轮的改革,提高人们对于其的认可,降低图书馆工作的难度与繁杂程度,能够更好地创建书香校园的氛围。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
        引言:“互联网 +”时代已经来临,高校图书馆要提高其适应性,实现其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必须有建立能够支撑目标实施的组织结构。当下正在与大数据结合,向智能化方面延伸。“互联网+”的概念在图书馆的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帮助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加强人们的工作效率,赋予现代图书馆工作更多的自由性,同时更是使得大家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得到充分发挥。
        一、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组织在规模很小的时候,可以依靠个人的力量来进行管理与协调;但是,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仅靠领导者个人指令或者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契约不再能实现高效率的分工与协作,这时,需要组织设计一个分工协作的线路图,规定上下级之间的指令传递、管理关系、工作职责、管理权限等基本事宜,这个线路图或框架就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与协调。”有了合理的组织结构,才有可能较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二、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组织结构
        去中心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以及增加组织灵活性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组织架构的最佳选择。考虑到这一点,可以选择出更具适应性的有机组织结构模型。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组织结构模型:矩阵式、流程型、网络型。
        1、矩阵制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最早是由学者威廉·大内于二十世纪在其著名的商业著作《Z理论》中提出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也称为计划目标结构、非长期固定或项目组织结构,它是纵向和横向管理的结合。因此,它具有双重指挥系统。它适合于采用总分馆模式的合并院校图书馆,同时,也适合于采用任务小组完成工作的图书馆,打破只按职能划分部门的做法,专家或管理人员遵循原有的职能,职能部门保持业务联系,参与产品或项目团队小组的工作。图书馆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四个问题:①合作问题。通过横向能力和纵向管理之间的结合,可以有效加强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②灵活性问题。矩阵式的组织是一种不稳定的组织结构。个人可以在多个团队中工作。同时,团队可以根据任务进行组织、重组和解散原有人员。图书馆可以在不增加组织或人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源。③学习问题。员工有机会通过团队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强的技能,因为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人通过任务分配集中在一起,可以在一起进行探讨,帮助自身能力的提升。④执行问题。从管理的便利性上讲,组织结构要稳定,从管理的效率上讲,组织结构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矩阵制同时具有这两个特性,能够提高跨部门任务的执行力。



        2、流程型组织结构
        “流程组织就是根据组织内的不同流程来制定计划。部门职责、部门设置、分工决策,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组织的各项职能。流程组织强调各级组织,组织基于相似的流程,重点关注如何对组织的各种流程和关系进行动态分类,以核心流程为中心,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优化、重组、调整组织结构。因此,基于此类流程的组织非常丰富,灵活的组织结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快节奏的特点。此类组织结构的如下:①其目标是响应用户需求的速度和效率。②管理者的权限大,业务流程长,实行完整的程序管理;③纵向管理链条短,横向管理链条长。④这是一个以系统原理和集成理论为指导,以业务流程原理为主体,功能性服务为辅的组织结构模型。图书馆采用面向用户、基于流程的组织结构,将用户需求作为图书馆战略的起点和终点。同时,由于业务流程以用户为中心,图书馆运营的效率和组织网络的扁平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效益。流程团队是流程组织的基本单位,可以进行快速地组建以及解散,甚至还可以做到跨越国界,同时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网络型组织结构
        网络型组织主要指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通信等新兴技术和网络信息系统为主要基础,依靠我国境内地区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协作的网络,以契约为纽带,将企业生产要素中的各个环节、客户、甚至是竞争对手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综合体。它诞生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质量要求比较高的民办中等学府图书馆,尤其适用,可以有效地利用内部的网络、垂直网络、市场网络和机会网络,进行图书馆业务的组合,以提高其灵活性、适应性,并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网络型的组织与其他的组织架构模式进行对照,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①组织灵活度低的问题。与传统的流程型组织和传统的矩阵制管理组织方法相比,网络型的组织往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团队与目标任务的即时组建、重新分配与解散,还可以很好地实现各个岗位的职能或者各个环节。网络各个节点之间要组织彼此作为顾客,因为这种利益关系的组合是通过协议和契约来组合。②工作流程动态化的问题。网络型企业组织必须具备业务流程和信息动态化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时间内完成对用户的“敏捷性响应”。
        结束语: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悄悄地来临,图书馆已经成为了信息和产品的收藏集所。根据国家政策、经济、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环境的需要和变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大胆拥抱"互联网+",构建一个适应性良好的企业和组织形式,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方式努力革命和创新,将企业的信息和服务打造得到“多屏”,“泛在”,这才真正是适者生存之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日益融合和集成,人们开始使用最新的教学技术和概念对图书馆工作模式进行重组,促进了图书馆工作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并且也极大地提高了读者们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春晖.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究[J]. 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151-152.
[2]赵亦兵. 浅谈"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互联网化的措施[J]. 青年时代,2021,72(1):249,252.
[3] 沈文亮. 浅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J]. 魅力中国,2021(6):3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