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与心育的融合研究 潘必炯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潘必炯
[导读] 在新时期下,随着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的增加,不再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对学生心理的正向引导以及价值观的有效培养也至关重要。

温州市龙湾区天河镇中学  潘必炯  浙江温州  325025

摘要:在新时期下,随着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的增加,不再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对学生心理的正向引导以及价值观的有效培养也至关重要。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授课活动中,运用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而且还有助于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德育与心育;融合研究
        引言
        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情绪更加的敏感,心理很容易受到波动,如果缺少正向的引导,就会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德育教育、心育教学都是教学的基础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授课中更为重要。目前,从整体的授课效果来看,整体的授课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的综合参与感较差,难以体现德育与心育融合教学所带来的优势,所以,教师要不断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创新,改变已有的授课形式的禁锢性,明晰学生的主要需求点,丰富课堂内容,激活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全素质人才。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与心育的融合的重要意义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逐渐成熟,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想法,但是由于当前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学生辨别能力较弱,如果不做好引导很容易走入歧途,并且极容易因为青春期的叛逆,引发安全问题。建立正确的三观是初中教学中的核心要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品性,而且还能够通过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健康的心性培养优秀人才。所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授课时,教师需要学会运用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问题,为国家培养中坚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与此同时,初中阶段也是道德法治意识培养的最佳阶段,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创建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德育与心育融合关系
        (一)心育对德育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学生心智成熟年龄的逐渐降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教育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心育工作的顺利推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要素。通过调研可知,心育需要科学的教学体系,对学生心理想法提供有效的指导,以防学生因为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极端行为,同时也为德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环境。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普及,学生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再加上网络环境较为复杂,学生对某些事情并不能够进行清晰的辨别,很容易受其影响,而出现叛逆、敏感的心理,或者是模仿不良行为,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对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降低教学效果,所以,德育教学需要融合心育教学,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性,心育是德育的基础,能够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德育为心育发展提供支撑
        学生的行为会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而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是心理活动的直接体现,思想的变化也会影响心理状态。从现阶段初中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逐渐普遍,并且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及时的表达,长期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就会出现不积极、负能量较强、无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等问题,增大了德育教学难度。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心育教学活动时,还需要强化德育教学,将两者紧密的融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拥有正向心理的同时,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创建更加健康的学习机制。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主要方式
        (一)增强实践活动,丰富教学
        若想增强道德与法治授课效果,提升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性,就要将理论与实践高效的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好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实践活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更加能够刺激学生的心理,真听真看真感受,让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相关内容,以实践的形式展现出来,对学生来说会更具说服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感受大自然、组织集体活动、走进社区充当法治宣传小解说等。不限制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教学内容,自己制定活动主题,通过合作学习,提升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建立科学的道德法治观念。
        (二)案例模拟,开展教学
        如果在道德与法治授课中,只围绕着课本内容,教师的单一化讲述,忽视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重要性,必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力,而且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心理树立清晰的价值观念,以此来规范道德行为。例如,在进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授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新冠疫情爆发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献出一份力量的,开展现实案例的模拟与讲授,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强化法治意识,建立美好的品德,坚定心中理想,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是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授课模式,明晰德育与心育的内在关联性,把控好两者融合的要点,充分运用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优势,贯穿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思想,保持积极正向的心理,为高效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1]苏培园. 试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与心育的融合[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 000(003):106-108.
[2][1]尤顺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9, 000(005):32-33.
[3][1]张华晖.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德育[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10):0227-0227.
[4][1]孟凤漂. 浅谈德育故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C]// 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