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张金远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一些内容比较枯燥,一些学生不喜欢这门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让政治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开展法治教育专题活动.普及法治相关知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龙结镇中心学校  张金远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  64121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一些内容比较枯燥,一些学生不喜欢这门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让政治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开展法治教育专题活动.普及法治相关知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制反思;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生活相结合;法治教育专题活动。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重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而上好思想品德课又不容易。传统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的状态。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才能,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枯燥为有趣,变苦学为乐学、好学,进而收到思品教学的实效。接下来我就谈谈几点思考。
        一、改进教学方法  
        思品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适合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一方面,思品教学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变教师“讲”为主为学生“学”为主,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更积极、更有效的统一起来。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内容,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教师指导法、调查法、实例教学法等不同方法,把录音、录像、电影、电脑等切实引入课堂,在客观上形成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性学习的有利环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著名心理学家曼德勒提出:“环境刺激引起认知解释,认知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教学中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思维劳动的过程。思品教学活动本身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为重要和更为根本的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思品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而不能把它当作简单的“智育”过程来完成。也正是如此,在教学中就更需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贴近其心理需求,符合其思想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使其乐于接受。从而使学生自觉地使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因为这门学科训练的主要是学生的素质与品行,因此,学生从一开始就应该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重视。在开头的学习中老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并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知识。因为这门学科所学知识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所以要是学生能把这门学科学好的话,在生活中也必定是有良好的素质的。初中的学习还是要靠学生有自觉性,不仅仅是对这一门学科而言。因为很多知识都是需要学生在课后整理归纳的,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就尤为重要。老师也应该起到监督的作用,特别是在自习课上,不要让学生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些没有用的事。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学生还会逐渐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会在以后做一个守法的人。一个好的学生应该有提问题的习惯而不是不懂装懂,因此老师 也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交流,这是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的,因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不同的意见,学生能够知道别人的优秀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意见来进行改进。
         二、道德与法制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应让政治课堂联系生活。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从而培养        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开展法治教育专题活动.普及法治相关知识。就我国目前的受刑事处罚的年龄来看,年满十四周岁便可依法定罪量刑。根据有关科学研究表明:14一17周岁是走向犯罪的一个高峰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倘若没有正确的法治知识的指导很有可能出现违法越轨等行为却不自知的情况,且极其容易陷入未满十八周岁不能被判死刑的漩涡,从而引发犯罪行为。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在防止学生走向违法犯罪与防止学生成为法盲的双重要求下,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法治教育专题活动,传播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相应的法律认知。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传播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
        总之,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应多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 兰明惠 .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率 [J].甘肃教育,2016(16)
作者简介:张金远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龙结镇中心学校  邮编:641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