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石婵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石婵
[导读] 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美术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美的感悟,提高他们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黄冈市英山县实验中学  石婵

摘要: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美术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美的感悟,提高他们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阶段,教师需要重视美术课堂中的审美教育,认识到审美教学的作用,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 审美能力 有效途径
        引言
        作为初中生必须学习的美术课,在课上老师必须带领学生去了解艺术品的内涵和艺术品中独一无二的气息,以提高自己对美的认识。初中生的美术课是学生接触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才能多方面发展,所以美术工作者应认真对待每一堂美术课,为的是提高初中生对美育的重视,让初中生走高素质路线。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中的审美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的,因此教师的艺术专业水平和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学习,提高个人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把美术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美术知识,尽可能多地欣赏古今中外的各类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中心思想和绘画方式以及色彩基调等,对各派的绘画特征都要有所掌握,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当学生有美术欣赏方面的疑问时可以正确完整地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崇敬之情,增强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视。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技能,还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职业素养,树立起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美术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个人形象、语言表达、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审美体现来加强学生对于审美能力的理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创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不断深入理解艺术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先提升自身的能力,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思考,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带动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许多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都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好的作品应该更“像”实物。如在绘画某个动物时,学生普遍会认为画作越接近现实则说明绘画质量越高,这种审美观念是片面的,因为在美术作品中有抽象或具体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去转变学生的欣赏标准。另外,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大部分学生也没有接触过古代的一些书法和绘画形式,不具备欣赏古代作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讲解一些历史与文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古代艺术作品,以此加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认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操作,从而加深对古代艺术的理解,感悟到古代艺术的魅力。



        三、开展趣味性审美教学
        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审美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以及个人爱好,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趣味性的教学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探寻自主开展审美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另外,教师需要营造出较为和谐、舒适的审美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欣赏与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加强学生与作品在情感上的互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比如点评一下自己的服装搭配、对校园各建筑物的形状和外观颜色的赏析,加强学生对实际的了解,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让学生们认识到艺术的美
        只有让学生们感知了美术教学的意义以及内涵,才能够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审美的过程中去感知感受来源于大自然的美术作品以及进行创造之间的关系,学生们才能够产生对于艺术来自于生活的深入化理解。很多的美术作品在本质上都是作家的真实情感投入和自己真形式感的表达,里面倾入了太多的对于美术作品的精力和心思。艺术家会利用自己独特的、超乎于寻常的色彩和创作形式去绘制一个又一个美术作品。这就需要老师要带领学生们去赏析美术作品,要带领学生们去对于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赏析。老师要正确的引领学生们去完成对于艺术品的作者思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主旨和感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思路和角度去思考和赏析作品,从而能够有效果的去规避浅显的思考带来的不好影响,很好的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的审美素养。
        五、借助初中美术教材,进行系统教学
        美术教材作为美术教学中的基本载体,它是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为主选择的一些较为合理的艺术作品,可以满足初中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发展。新课程改革后要求美术教材能够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对美术作品的选择也更加广泛,从各方面综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上不仅有较为全面的各派别美术作品,还有作品的文字简介,让学生在独立鉴赏时有基本的了解,对作品的文学思想产生认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教材的知识划分和模块汇总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基本上是把同一类别的作品放在一个章节里,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更加规范和系统,对各类作品的对比也会更加明显,教师要适当地对教材进行讲解和剖析,以典型的作品为例,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对某一类作品的欣赏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征与发展背景做出调整,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宋莹.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探析[J].学苑教育,2020(29):67-68.
[2]王常波.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20(01):130.
[3]廖福祥.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19(21):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