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课导入策略应灵活多样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樊志英
[导读] 成功的开课源于导入策略的精准而带来的新颖有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导入教学策略多样而灵活,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迅速“收心”,聚焦在对话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探索新的未知。

重庆市九龙坡区鹅公岩小学校  樊志英

摘要:成功的开课源于导入策略的精准而带来的新颖有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导入教学策略多样而灵活,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迅速“收心”,聚焦在对话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探索新的未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入策略  多样化  灵活  应用
        时间虽然不长,只有两三分钟的开课导入却是新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先声夺人、敲山震虎之功效,故而在聚焦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迅速“收心”等方面作用明显。有效的导入是活动与语言配合,不仅是导入活动还是教师的导语,都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实施之前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方法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教学语言,统称为开课导入,这个导入策略如果能精准,是科学优化的设计,就能在开课较短的时间里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力生成,唤起他们注意力,为顺利地感知、理解新知进入备好智力投入状态。故而很多教学大师们都乐意把重拳放在开课导入环节上。那么,作为“五育并举”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又该怎样去设计开课导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探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语文开课导入策略应用不能一策久施,应做到灵活而多样。
        一、新旧联系导入法
        基于孔子“温故而知新”思想而创设的新旧联系导入法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应用此策,既可唤醒学生语文现实,又可为学生新知感知捕路搭桥,实现“最近发展区”与新知学习直接对接。而且,操作方法简单易实施,具体就是在导入时从已学过的相类似的“旧课”引入开讲,唤醒学生学习记忆,激活相关经验,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语言组织顺理导出新知,贴切自然,效果明显。故而,一线教师乐意采用。但在这儿,我要说的是,这种方法虽然好用,但不能多用长用,要注意新颖性问题。因为任何策略都可能使学生倦怠生腻。所以,我们在采用时要注意时间间隔久外,还要使新旧联系更精准,方式更新颖,特别是在新旧联系的共同点上找到发力的重拳处,这样更利于学生在二者之间找到共性,激发出学生探究欲。为此,我们在开课导入策略应用时,就可创新联系点,如文体相同有联系,描写对象相同有联系、写作手法相同有联系、内容主题相同有联系等,都可以成为新旧联系导入法实施的用武之地,都可以采用联系旧知,引出新知的策略来展开。进行时通过简短的语言引导学生由已学向未知过渡,唤起他们旧知识或经历体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音乐造境导入法
        音乐是人类的最爱,是营造氛围的有效策略。


语文开课导入环节引进歌唱或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不仅能激发兴趣,帮助欣赏者静下心来,消除不良情绪,带来身心上的愉悦与放松,还能使课堂活力展现,给学生思维上的自由和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学生想象与思维更加活跃。故而很多教师乐意采用把音乐引进导入环节,来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歌曲的刺激下愉悦地去接受新知识。这样的导入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应用,特别是在下午第一节课时,很多学生还处于疲劳期,甚至还处于午眠中,就需要利用音乐的力量让学生精神振奋,让他们产生积极而主动的学习行为以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但值得注意的事,音乐造境导入法,虽然易操作,但要更具有教学意义,我们在选择音乐时最好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这样才更具有感染力。例如,《武松打虎》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可配上气势恢宏的《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来导入,并要求学生站起来一起唱,这样既让学生主体性爆发,又能增强课堂氛围活跃度,使学生有激昂的精神状态,为师生互动对话,打下了良好的氛围基础。除了这样选择电影电视主题歌、插曲来进行音乐造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同名歌曲来进行,也是常有的事,如《月光曲》《让我们荡起双浆》等课文教学,我们就可同名歌曲来导入。在小学阶段,这样的课文有同名歌曲还不少。选择实践证明,音乐造境导入法的应用,在激发情感上起到了很好渲染效果,特别是在激发学生想象力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基础,为新课教学奠定了良好的人脉支持。
        三、猜谜语导入法
        学生大都喜欢猜谜语,每毎遇此都是兴奋不已。抓住这个特征,寓导入于猜,让学生揭开谜底他们都很认真投入,而且个个兴趣特别高。根据这一实践经验,在新课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的谜语作为导入的突破口,让学生在猜中激活思维,也激发兴趣催发探究欲。比如,《落花生》这一文的导入教学,开课环节我就采用学生乐意猜谜语这一性格特征来导入,先通过一句“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的话简单引入,在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肯定后,我们就抛出了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藏个白胖子。”这个谜语由于多数同学有生活体验,显得很简单,所以他们不加思索地就说出了正确答案。正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就顺势而导,把活动由猜转向于学,让学生进入到了课文中去。这样导入,学生积极性高,探究欲望强,没有“要我读书”的强迫感,他们都是带着强烈探究欲进入到“乐学”境界的,主体作用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得到了发挥。在这儿值得注意的是,谜语选择不能过于随意,要结合课文描写对象来进行,让学生对学习对象有更多了解,而不是仅仅为了激趣和导入新课。
        总结:
        当然,多样化的导入策略应用远不止上文所述。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来具体选择导入策略,尽可能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开课这一短短环节就获得新颖有趣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尽快投入到新知探索之中来。
参考文献:
刘和碧,小学语文有效导入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