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 叶瑜建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叶瑜建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阶段的育人的目标,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各种优秀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叶瑜建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阶段的育人的目标,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各种优秀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主要学科,由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配合度不高的问题,教学有效性不足,老师要找出根本原因,采用合理的措施提升教学有效性。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必要性分析;有效性;提升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学习,也是初中学生的重要任务。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由于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下降,学生兴趣缺失,教学出现了形式化的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老师需要深入解读新课程改革重要思想,革新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课堂的构建。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直接关系到了学习效率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中,数学知识的难度最大,而且相比于其它学科内容,数学的学习比较枯燥,许多的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对数学课堂难以产生兴趣,导致教学工作质量不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果老师可以利用特定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就可以全面肃清之前的课堂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饱满,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更加主动,与老师保持高度的课堂配合,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简化。在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影响下,学生们会形成良好的课堂基础,逐渐的形成探究思维,对数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各项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的自主性给予高度关注,加强教学创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锻炼学生的优秀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满足当前的育人要求。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的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下,学生会积极的配合老师,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出现抵触情绪,导致教学实效性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摄取和能力提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老师要调整教学思路,着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赢得学生的认可,保证学生积极的配合老师工作,进一步的向着预期的教学目标靠拢。


比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对学生不能过于严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与学生积极的交流互动,转变角色,摒弃威严的形象,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生活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尽可能的赢得学生的认可,实现优质师生关系的构建,为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2激发学生自主思维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只有转变学习态度,自主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达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方面,老师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不能盲目性的开展教学工作,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引入趣味性元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带动下,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得到大幅度的增长。比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可以采用新课导入的方式,利用微课,播放视频资源,通过视频和音频内容,学生可以对后续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所了解,然后老师提出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究。
        2.3利用习题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想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地实现有效初中教学,就需要教师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处理教材,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加有趣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 “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相关内容教学当中,老师可以选择如下习题: “甲乙两个工程队修路,甲工程队单独修完需要 7 天,乙工程队单独修完需要 11 天,现需要两个工程队合作施工,请问几天能够完工?”在这种实际问题的解答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学生明确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 = 工作时间 × 工作效率。而解答这类题目的难点就是要求学生将总工程量假设为 “1”。这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部分学生会将题目进行改变,先设定一个总的工程量,类似 100 等,再进行解答。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分式方程,然后让学生寻找两种解题方式的相同与不同,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更好地抓住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提升教学有效性,保证教学质量,老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思路,加强课堂教学创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根强.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中心,2020:435-436.
[2]周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以中位数和众数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0(23):103.
[3]殷昌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智力,2020(23):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