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的有效激励策略探究 林玉琴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林玉琴
[导读] 现代化小学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班主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第十三小学  林玉琴  325802

摘要:现代化小学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班主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并且最了解学生,为了实现德育教育的理想目标,要求班主任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深入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目标,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教育计划,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塑造完美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以上方面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对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引言
        当前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将德育教育作为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尤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不同性格和品格的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激励方式,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这样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另外视角来看,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不足,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对此,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引入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尤其是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占据着很大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选择合理、有效的激励策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
        一、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就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现状分析,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规范比较匮乏,虽然各学习学习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但是德育教育缺少系统化的规划,凭借教师主观意识和感受给予学生鼓励的问题更加突出,在集体教学模式下,往往忽略了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只是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层面问题时进行疏导和教育,德育教学阶段教师严肃的态度,极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是重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若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大量教学实践表明,缺少良好的激励策略是主要问题,致使德育教育效率低下,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激励策略
        (一)增强德育自律性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轮流地体验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对德育教育工作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在第一轮工作体验过后,让班级的学生根据其他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投票,然后选出表现最好的学生进行嘉奖,除此之外再选出德育十佳少年、美德少年等,通过在教学工作中.适当的激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和德育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德育意识,有助于班级的团结、和谐。


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件和德育有关的事情,让学生将实践的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并在班级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德育自律性,与此同时还能全面提升班级整体的德育水平。
        (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开展德育教育时,班主任要全方位的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教育,现代学生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由于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做事风格方面表现出独立独行,导致集体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得到问题,对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双向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制定激励策略。比如,每学期或定期开展家长会,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总结,表扬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改进建议,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学生,需特别注意的是,更多的考虑学生心理变化,增加与学生的沟通机会,这样既可以保证德育教育顺利进行,还可以获得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班主任在学生德育教育中作为重要的引导者,其教学观念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德育教育成果,对此,班主任要把学生视为德育教育的核心,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针对学生性格等多方面积极开展德育教育,避免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过于自负,在恰当时机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具备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逐渐养成品行端正的行为习惯,做到关心、关爱同学。
        (四)注重学生生活思想道德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出处于各方面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时期,通过学习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争取优秀学生,并且高效完成各学科知识的学习,除吃之外,应特别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和提升,比如,班主任要对在班级主动拾起垃圾的学生进行表扬,并给予激励,像在家孝顺父母、按时完成班主任布置的任务、团结班级的学生班主任也要进行适当的激励,并将这些纳入日常的考核之中,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思想道德同样很重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身心等多个层面的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容易受周围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加强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阳光的生活和学习态度。班主任在整个德育教育阶段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针对学生现状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行的提升,为社会发展输入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建英.探究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0(06):118.
[2]魏周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激励策略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184.
[3]魏金霞.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J].考试周刊,2019(83):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