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学习环境下初中物理深度融合的研究——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为例 邓斯婧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邓斯婧
[导读] 本文以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为例,主要论述在互联网+智慧学习环境下物理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改进。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邓斯婧  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本文以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为例,主要论述在互联网+智慧学习环境下物理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改进。本文课例结合信息技术,如手机投屏,希沃白板,学生电子平板,苏威尔数字传感器等,师生互动,让课堂更加有趣,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智慧学习  物理  有趣
        一、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力学知识的延伸,学生前面已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本课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八年级学生大多数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此概念理解稍困难。传统教学的效果显示,学生往往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概念只停留在死记硬背上,而并非真正地理解,这样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如何让学生更智慧地学习?更直观地呈现实验结论呢?本人在智慧学习环境中,主要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使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改进
        1.趣味实验 贯穿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所以高效的课堂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到本节课的内容上。[1]
        一开始,教师拿出一根透明的洗衣机排水管,将它的一头放到一个装满小亮片的容器中,另一头用手旋转绕圈,“大家看到什么了?”学生可以看到很多亮片顺着排水管飞了出来。“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那么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解答这个问题。”
        接着,设计了一个环节“猜猜下列各图是真的吗?”在希沃白板上以动态图的形式把4个实验引入课堂,“到底哪个是真的呢?”的疑问抛给学生,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实验一:两张平行的纸,对着中间吹气,你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二:平行放置两支笔,两个乒乓球放在笔上,用吸管往两球中间吹气,猜一猜:两个乒乓球会怎样运动?
        实验三:拿一张小纸条,让它下垂,在纸条上方吹气,会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四: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面,在漏斗处向下吹气,会看什么现象?
        这些实验的亮点是,器材都不是精密高大上的仪器,而是身边的小物品,让学生去创新完成。学生明显能感受到创新实验带来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然后,分别请4个学生上讲台分享实验的发现,对这些实验进行定性分析,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
        2.传感器技术 可视化实验
        (1)实验装置
        苏威尔数字传感器,手提电脑,抽气机,三根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性强。
        (2)操作步骤
        <1>课前在手提电脑上安装好“初中物理实验系统”软件;
        <2>通过USB接口,利用数据线把苏威尔数字传感器接到电脑上;
        <3>将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然后与抽气机相连。授课时,打开抽气机开关。电脑上马上会收集实验数据,形成图表;
        此时,带领学生分析电脑上的图像,从而得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实验结论。
        从学生前面亲身实验的定性分析,到电脑的定量分析,数字传感器依据数据,实时从实验中得出图像,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对实验结论一目了然,从本质上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从而使物理课堂更加形象有趣,发现物理规律更加有理有据,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仪器。
        3.玩转希沃 应用课堂
        本课教学中,教师用一个手持风速测定仪来分别测出飞机模型上下表面的风速。这个演示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到底测出的数据是如何呢?但因为手持风速测定仪很小,显示的数字很小,学生距离远,并不能直接看到。因此,这时用希沃授课助手手机投屏非常必要。手机将手持风速测定仪上的数字投屏到希沃白板上,全体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数据。
        除此之外,玩转希沃,如希沃白板5、希沃易课堂、班级优化大师这些应用都使得课堂不再死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变得更加灵活,课堂更加有趣。



        课堂实录:
        师:大家都知道鸟儿的飞行是依靠一双翅膀,那飞机的飞行又是依靠什么呢?
        生:机翼
        师:那几十吨的飞机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呢?和飞机的机翼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飞机的升力原因。(此时,教师在希沃白板5上运用克隆的功能将一个机翼形状复制出来,然后旋转后得出另一个位置颠倒的机翼形状。)
        生:应该是第一种。
        师:为什么觉得是第一种呢?我们一定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请三位同学上讲台验证。
        每位同学拿着一个机翼纸模型,按第一种形状拿着,平着吹气。再换第二种形状拿着,平着吹气。
        师:大家发现有区别吗?
        生:发现按第一种形状,机翼可以飞起来。
        师:所以机翼的形状应是第一种-----上凸下平。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大的模型,想不想看?
        生:想。
        师:(老师拿出探究机翼升力装置,打开开关)大家发现什么?
        生:如第一种模型的机翼真的可以飞起来了。
        师:那为什么机翼的形状是这样呢?这样的形状对飞机飞上蓝天有什么帮助呢?
        师:其实,飞机在飞行中与空气会有相对流动,那么老师将模拟空气流过机翼的FLASH动画,发送到同学们的平板上,同学们通过观察并完成表格。学生小组合作,在平板上观察动画,完成表格,两分钟内完成。
        通过平板反馈学生小组讨论结果。提问学生,填表格的理由。
        生:气体在上表面流过的路程比较长,用到速度公式,在相同时间内,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师:非常好。老师现在借助一个仪器“风速测定仪”,测出机翼上下表面的风速.
        因为“风速测定仪”较小,显示数字学生看不到,所以用到手机希沃授课助手投屏到电脑屏幕上,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看到机翼上下表面的风速.从而进一步分析飞机升空的原因。
        4. 运用平板  即时反馈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几个地方运用学生平板与教室电脑连接教学,学生可以完成信息录入,图片或视频的获取,解决问题推送,习题答案反馈等,即时反馈教学效果。
        (1)在分析飞机升力的原因时,老师将模拟空气流过机翼的FLASH动画,发送到学生的平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并完成表格。学生因为探究的是自己前面提出来的问题,且在平板上直接可以清楚看到FLASH动画,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
        (2)本课教学设置了问题解决的实际情景,实际情景切合课程,画面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利用平板拖动物体,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地下通道通风问题,教师设问:在南宁市民族大道的某一路口,发现地下通道不通风,非常的闷热。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这节课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通风的问题。教师展示地下通道的平面图,当自然风吹过时,如何把风压进去,达到通风的效果.教师推送图片到学生平板。要求:不能添加电风扇、电脑等电器。可利用的工具有泥土和砖块.可挪动到通道出入口的两端。
        三、结束语
        智慧课堂,是实施智慧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核心素养下进行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智慧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6]
        本文以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为例,教学改进后更让学生有效地融入常规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让课堂更加有趣,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研究新的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
[2]陈剑峰.利用DIS传感器定量探究影响机翼升力大小的因素。《物理教学》2019.4
[3]邵志豪,解庆福.“互联网+智慧教育”在中学的思考与实践------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吉林教育,2017(44).
[4]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5]宋怡,周恺.智能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新挑战---<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解读与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4).
[6]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7]白晓晶,张春华,季瑞芳,等,新技术驱动教学创新的趋势.挑战与策略----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中文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8)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互联网+教育资源应用试点专项课题《“互联网+”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18ZJY147)和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7B082)《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证研究》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