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忘的文章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林钊勤
[导读] 在这个极为料峭的冬天里读到这篇文章无疑是一件幸事:窗外风急雪骤,翻开新民晚报月光杯栏目,看到万伯翱大哥的散文-《苤蓝赞》,我得以“偷得浮生半日闲”。

林钊勤

        在这个极为料峭的冬天里读到这篇文章无疑是一件幸事:窗外风急雪骤,翻开新民晚报月光杯栏目,看到万伯翱大哥的散文-《苤蓝赞》,我得以“偷得浮生半日闲”。生活在四十年代初的伯翱大哥,他的文章写到苤蓝如何对人类的温煦,让我暂时地忘记寒冷,一头扎进他笔下的那个温暖世界中。
        伯翱大哥广博的见识让人止不住赞叹,他在文章写到孩提时代,遇上困难时期,奶奶总会给我在那不好下咽的粗糙窝窝头里裹上几条自制的这种“老咸菜”,我们都根本不知道它叫“苤蓝”,只觉得是有滋味的酱菜而已;河南十年下乡当知青,每到冬前,我也会跟着老乡们学腌这种大头菜,用的也是被我们称为“撇列”的苤蓝。把新鲜的苤蓝去皮,切片后改刀切成丝,调味料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添加,然后放在坛子里腌制一番就可以吃了。考上大学后乃至参加工作,食堂里总能闻到那些经过腌渍散发出来的酱菜香味。改革开放后,在北京不仅吃到正宗的精致“六必居”大头酱菜,还在六必居博物馆内,把苤蓝做了个基本了解,也就慢慢地把“撇列”改叫“苤蓝”,这么一叫觉得很时髦。特别是他的腰椎摔伤发生骨裂,医生建议食用钙性高且利消化的蔬菜,查来比去,苤蓝成了“首选”,于是乎就翻着花样地吃它,果不其然,加上各种治疗和适当运动,并没有像老话说的那样“伤筋动骨一百天”,一个月刚出头,我就能独自下地遛达,慢慢也可以弯腰了。这么快的康复,有它的一份功劳吧!
        伯翱大哥的纪实文字对他人生的各时期以及腰椎骨裂后的苤蓝描写如此神奇美味。在他的笔下,风味殊异的苤蓝只是这场饕餮盛宴的菜,真正的佳肴是他对各地人文历史的延展。
        伯翱大哥一笔写苤蓝的过去,一笔写它的后来。伯翱大哥他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深知那解放前苦难深重,见证了解放后苦尽甘来,进而分享了改革开放释放的幸福甘甜。深知苤蓝在不同年代发挥不一样的作用,新旧对比,感慨万千。追梦未来,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睿智的长者始终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细细听来,这篇文章中到处都是伯翱大哥的谆谆教诲。我期冀与他一样以欣赏的探索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发现自然生物与人文之美,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当下的体会与感悟。喜欢文学的人们以后研究文学的专家也能从此获得启迪启示:做研究千万不能闭门造车,要实物去考察、去发现、去研究体会。
        这与伯翱大哥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数十年来,笔耕不辍,自然留下了许多精彩文章,真是让令我陶醉和钦佩呀!    
        2020寒冬   林钊勤写于勤乐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