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无障碍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陈泽
[导读]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老龄化的阶段,我们应将关注点放在老龄人群当中,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的变大,更要求我们在公共无障碍设计上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南宁师范大学  陈泽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老龄化的阶段,我们应将关注点放在老龄人群当中,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的变大,更要求我们在公共无障碍设计上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在公共场所,产品的功能需要无障碍设计和对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的关注, 这样极大地优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老年人的生活标准,并创造一个更好的无障碍生活。虽然无障碍设计在中国的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通过调查和研究,介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系统的分析,我们对于城市的无障碍设计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无障碍设计包括保健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在城市建设的设计上,有必要明确实行无障碍的设计,然后依靠相关法律法规,使这个文明的项目更好。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发展有效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主体,让无障碍设施的福利真正给使用者带来福利和便利。简而言之,在无障碍设计的各种领域我们要在汲取各类优势的同时,也要建立我们自己的设计体系,开展属于我们自己的无障碍设计环境,从无到有,建成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无障碍设计风格。
关键词:无障碍研究 ;辅助功能;阶段性突破;服务;以人为本
        一、前言
        (一)无障碍设计的选题背景
        无障碍设计突出了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关系到人类的衣、食和住所,以及规划和各类建筑、设施和设备的设计,所有的公共空间环境中,必须充分考虑那些具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的和需要帮助的人群。例如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整体社会应该配备有合适的和舒适的基础设施为这些人,使用户能有一个日常美好的生活体验,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充满爱的与关怀的,切实保障人的身心安全的需要,还有便利性和舒适性的生活环境。随着无障碍硬件和软件在国内外的发展,在街道和建筑物的硬件无障碍建设已经基本成熟,但在软件建设方面,特别是对特定的环境建设,如软件辅助设计方面仍然缺乏, 特别强调对视觉信息的可访问性的研究。
        随着我国各个城市的飞速发展,完善及各种优良的硬件设施,如新的地铁线路和各种大型场馆的配置,已经接近完成。我国现在正处于老龄化阶段和发展中阶段,老龄化人口的增长和社会需要帮助人口的增长,老年人和需要帮助人群的无障碍设计有助于他们的生活质量保证,以至于惠及全公民,需要大家清醒的认识到无障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须性。无障碍的环境建设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和坚实的基础,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让我们来迎接和拥抱无障碍新未来,融合无障碍设计的生活,共享无障碍的社会。
        二、近年来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和发展
        (一)产品的无障碍发展和形式
        有障碍的人群一直都是备受各个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人群包括我们整个亚洲,备受大众的瞩目。在各个国家在发布和设计了一系列的有关无障碍的产品之后用大力度的手段去推广无障碍的进程发展,包括广告宣传和相关部门的落实。尽管我国在无障碍的各个设计方面设施建设和产品的设计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包括技术上的落后,但总体而言,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在亚洲还算不错。然而,在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无障碍产品的设计还比较落后。当前在我国的生活之中我们还是能够见到很多无障碍设计的元素。尽管如此,目前的国内的无障碍产品的程度还是比不上国际水准,在亚洲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的国家能够跟上国际水准,在很多的大型公共的空间和场所之中,产品的设计上都存在着不完整的和人性化的无障碍的设计方案。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亚洲的产品无障碍设计和它的法规和标准具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性、阶段性,在设计上欧美的设计完整性也是远远领先于我们亚洲等国,更多因为欧美国家发展相关技术的超前,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都息息相关。产品无障碍设计的总体节奏和进度上,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整体应用相对的缓滞,表现出来的与国家和城市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高度具有相关性。日本的无障碍设计起步较早整体的完成度相较于亚洲其他各国趋于领先的步伐,在法规和标准上也是较为完善的。而我们中国则在 2001 年才颁布了相关无障碍设计的规范等文献。
        由于在“二战”期间造成了大量的残疾人数量的大幅度上升,日本在“二战”结束以后,开始重视社会上残疾人的各方面问题,在 20 世纪 的 70 年代陆续实施了“福利城市政策”并且要求 20 万以上的人口城市实行无障碍的改造等各方面的政策出台,其中内容包括了:路口交通的配置安全设施;公共场所全部向残疾人开放;必需配备轮椅在公共环境和场所;为修建残疾人的专用的厕所;配备浴缸的安全扶手和滑轨器械等。在此后“福利城市政策”进一步又扩大至到 10 万以上人口的各个城市。在之后的时间里政府陆续的推进对于无障碍的发展力度,并按照公共的建筑面积实施了不同的等级无障碍设计,与此同时实行了各项奖励的制度。现如今的无障碍的建设在日本早已成为了建筑竣工和产品质检的验收标准之一,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日本、印度、孟加拉等亚洲国的无障碍建设实践案例来看,很大程度的代表了我们目前亚洲的无障碍大环境上的规划设计和整体状态水平和态度。对一些共性问题都积极的应对并加以解决,在产品的设计制作方面也是下了很多功夫,可以从着重视设计的规划还有管理与公众参与,等三个方面的探讨和针对性提升的策略,来提高产品对于无障碍的最大帮助。这也给我们的中国无障碍设施规划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严苛的细致立法的也要注重产品的设计本身注重用户体验,提高无障碍环境的设计和施工的标准要求我们遵循实用,简单,和广泛的利益的原则。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发展有效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主体,让无障碍设施的福利真正给使用者带来福利和便利。
        (二)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于无障碍立法的国家,已经不仅仅限于设计方面。国家的强制执行,帮助了社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仅是指环境的物质设计还包括了人文关怀“美国公共建筑访问和使用国家标准”,在 20 世纪 60 年代颁布,法文的创建在我们当代社会的新局面里是保障残疾人的利益和权利的基本和基础。利用社会福利的残疾人在就业的各个方面,社会服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便利。根据美国现有的残疾人法, 残疾人有义务享有所有的各项设施和服务的权利,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和协助残疾人走向独立的生活,在不需要的政府干预情况下,能够独立的做任何事情。
        欧洲各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对无障碍设计进行研究和开发。其后也是对相关项目进项了新的规定,比如新的建筑要给残疾人提供使用,包括许多基础的公共场所。在 2004年的希腊奥运会准备期间,就为残疾人的无障碍实行了一项大计划,前后的耗资最高达到了数亿美元,根据这项计划,希腊政府要在建设奥运村和奥运比赛场馆期间修建各种无障碍设施。在首都的各个公共场所修建了无障碍的设施。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的同时, 政府也耗资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在全市修建了六十五公里新的盲道。此外,还在城市的各角落和偏道增添了一千多个轮椅专用的通道,使残疾人能够安全顺利的穿越马路和通过建筑物。
        在其它的欧洲国家如法国、芬兰和瑞典等国家,也制定了同样类似的法规和规范。瑞典和丹麦则开始建设老人公寓,除了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外,住宅的“无障碍化”也得到重视,就是专门供残疾人还有老年人使用。
        (三) 视觉的无障碍设计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工作和生活在高层建筑和城市,但一些生活环境带来了不便,例如这些社会的这些“弱势群体”,这些影响大大的改变他们了生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无障碍设计包括视觉的设计,真正体现了随处可见的设计理念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在城市公共建设的各个设计上,有必要明确实行无障碍的视觉设计,然后依靠相关法律法规,使这个文明的项目发展的更好。有两种主要类型的视觉无障碍设计对象, 第一类是指四肢残疾的,第二类是指高龄老人,由于腿的行缓,他们多为轮椅用户,但在视觉上是可以看见的。然而,中国有很大的缺乏性和可更改性。
        例如在很多汽车站的出站口处没有印刷和张贴残疾人的引导标识,还有很多公共场所缺少完整的一整套无障碍视觉导视图,所以在我国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三、无障碍设计的视觉形式
        (一) 现代科技结合无障碍设计的表现形式
        软件的无障碍设计是指利用技术手段,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地浏览、了解和使用开发的最新应用程序。就例如软件设计一个设计良好的软件,应该提供给所有用户访问的能力, 其中包括低视力失明和听力障碍还有认知障碍或运动障碍的用户。提高了产品的可访问性,提高了所有用户的可用性,特别是为残疾用户,这将对他们起到积极作用。
        而对于现在社会最新颖的社交就是网络了,视觉上的无障碍设计在我国普及的还不是很全面,更欠缺对界面上的设计。下图中的设计,一改传统的颜色搭配,对于视觉有障碍的用户有非常大的帮助,在颜色上改掉绿色和红色,运用让用户更能分辨的深色。
        在图标上,增加视觉图标,让用户更能直接的看到想要的信息。在图标的设计上也是用上了非常简单明了的图案,所以在作品中也能加入很多适合需要的人们使用的功能和视觉界面。
        利用大色块和简洁的视觉效果来提醒用户。
        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在视觉上的设计,而这些也是与国家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的,我们社会重视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它就会发展越来越好。现代科技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手机软件的盛行,一款良好的软件设计可以带来更多的便利,不管是我们大众还是需要帮助人士,这款手机软件的设计非常的亲民。扁平的设计风格,是整个设计语言的诠释,色彩的搭配则使用了暖色的黄色基调,更好的烘托了温暖的气氛,而它的主打是功能,一个好的软件外表只是躯壳,它的功能才是灵魂所在。时刻向家里人保平安,实时定位功能吗,都是残障人士、老年用户的需求所在。
        (二) 传统的无障碍设计表现形式
        尽管我们中国对于无障碍设计的开发未停止过,但在整体上传统的无障碍设计还是占主流,相对于网络端还处在初级阶段,手机和电脑的无障碍研发还处在不成熟的位置。反之,我们国家的传统无障碍设计则是随处可见,例如无障碍的视觉导视系统,在地铁站, 火车站和大街的路上随处可见的地标和盲人专用通道。这些都是最初的无障碍设计,同样也是最能直观的给予用户直接的体验,它是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志,整个社会的无障碍设计应该是随处可见的,遍布大街小巷。这种无障碍设计大多使用冲击力强的色彩进行搭配,这样方便使人们容易发现,在造型上则采用特殊的形状,这些形状是残障人士的专用纹路,同样易于他们的使用。而在设计语言上简洁的设计也是关键,将文字放大凸显出实用性。
        同样在设计上也是运用简洁的设计,在视觉上给人最简便的信息传达,将字体作为图像的主体,最能直观的传达给用户。我们传统的无障碍标识都是如此,这种视觉方式在国际上都是一致的。而在设计上也采用扁平化的风格,因为这种风格最能体现视觉传达的效果,简洁的画面。

       

        四、无障碍设计发展的意义
        (一) 对于社会的发展意义
        整个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的不看好和不公正的对待,这种感觉会潜移默化慢慢的深入人心接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把自己限制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从社会慢慢的“分离”, 人们习惯在没有残疾人的公共场所。我们需要舆论保护残疾人,积极建设无障碍环境。因此,社会应该尽力。创建一个无障碍社会环境,使残疾人感到安全,平等和温暖,将友谊之手以诚延伸到他们身上。让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和残疾人一同享受的国家进步的成果。只有当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是真正的实现平等的社会。
        同时利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来达到对社会的感染,是人们都能够参与其中,也同时应验了产品的理念,就是与大家一起,平等的关怀,真正的让社会包容所有成员。
        (二) 对于个人的发展意义
        无障碍设计必须能够使用户感觉到使用环境和设施的方便,并且必须能够满足三个特征:感知性,可访问性和可操作性。除了以上三点,有要遵循无障碍设计建设的几个基本要求。公共环境的布局必须体现为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这个基本的设计内容,可以更好地增加个人对残疾人,老弱等用户,个人的满意度不仅是表现在休闲娱乐,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在这里的“障碍”是指在整体的社会环境给能力不便者所带来的一个概念,我们应在物质的设计上和心理的关怀上都给予关怀。
        五、结束语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无障碍设计开展的比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很多院校都专门设立了无障碍设计的课程,将其作为设计的基本功。无障碍设计是商业、体育、娱乐、旅游、医疗卫生等公共福利性设施残疾人也能够共同使用。
        简而言之,在无障碍设计的各种领域我们要在汲取各类优势的同时,也要建立我们自己的设计体系,开展属于我们自己的无障碍设计环境,从无到有,建成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无障碍设计风格。近几年来,我们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极快,整个无障碍行业也受到了重视,各大城市也竞相出现新型的理念。例如全智能的轮椅,自动化设施的普及,要做好真正的环境、产品无障碍,不仅仅需要的是理念,更多的需要时设计人员的高度责任心, 在每一个环节都悉心考究,环环相扣,仔细的作出缜密的考虑和设计方案。
        “障碍”是一个相对观念,生活中的障碍我们都在尽力去改变它,用设计去完善它, 而思想上的障碍才是最可怕的。我们需要排除各种环境上的障碍,就要我们了解思想上的障碍,进一步提高大家对于无障碍的认识,意识到无障碍设计对于社会的贡献度。无障碍的环境、产品和视觉上的设计师对弱势群体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贯彻了我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我们应该提高相关设计人员和学生的无障碍意识,并积极的展开各种无障碍的科学研究,积极去提高我们的无障碍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蔡玉硕.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下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研究[A].河南大学美术学院,2018.
[2]王雪皎.面色盲人群的导视系统色彩无障碍设计研究[J].北京科技大 2018(24). [3]李京擘.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设计[J].中国国家博物馆,2014(09).
[4]杨艳清.手部障碍者生活辅具无障碍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4.
作者简介:陈泽 1995.12 男 汉族 湖北黄石人,学生,教育硕士,单位: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方向  中图分类号:J5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