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 王哲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王哲
[导读] 数学知识的应用,推动了生活、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克东县第三小学  王哲  164800

摘要:数学知识的应用,推动了生活、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开展受到重视,要求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对学生数学能力、数学素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其与生活内容存在紧密相关性,具有良好的生活化教育价值。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数学知识的生活性,有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究,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推动着人们生活的进步。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该注重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积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价值。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应用,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效率,有效发展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1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第一,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进而打击学生学习自信,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的引入,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第二,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构建生活化情境,能够引导学数了解数学知识本质,促进学数借助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不断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第三,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基于数学教材开展课堂教学,数学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有效构建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学探究,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2.1 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的影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入生活内容,能够强化数学知识教学,提高数学教学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思想落后,仅仅基于教材开展数学教学,忽视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性,难以激发学生生活化学习意识,学生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脱节,数学教学价值不高。
        2.2 数学教学形式单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进行数学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落后,难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价值。数学学习过程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容易遇到困难,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将会进一步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的关系难以有效进行把握,教师引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难以有效进行体现,学生难以形成学习意识,数学教学价值不高。



        3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3.1构建生活化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定性不够,好奇心较重。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中,应该从学生性格特征进行考虑,有效对数学教学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实际上,数学知识具有实践性,其来源于实践生活,最终价值在实践应用中得到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生活内容,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情境,促进学生融情入境,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理解,发展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手段多样,如,实物展示、实际操作、信息技术展示等。例如,在讲解“角”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一些生活中与角有关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进行知识探究,深入理解角的相关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3.2 借助微课教学,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各种教育技术得到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宣讲式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有效各种教育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构建良好教学情境,赋予数学知识以生动性,抓住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微课具有一定创新型,将其有效引入数学课堂,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立体图形部分知识点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的盒子、球形的篮球等,基于此,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思考,促进学生有效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微课教学具有化抽象为直观的特征,能够引导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有效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3.3开展实践活动,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
        实践活动是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创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扩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有效进行实践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制的长方体纸盒,指导学生自主分析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接下来,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对教室的长、宽、高进行测量,并计算教室粉刷白色涂料的面积。通过实践测量活动,学生能够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形成有效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学生数学知识能力。
        总结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实现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本质,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实现数学教学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玉亚. 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 小学教学参考, 2012, 000(004):79-79.
[2]隋敏雳. 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具有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12).
[3]吴海燕. 小议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1):146.
[4]范鹭鸶. 关于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 中外交流, 2018, 000(026):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