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课堂导入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郭丽丽
[导读] 课堂导入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在课初就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情感的理解十分有利,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一小学  郭丽丽  江西赣州  341400

【摘要】课堂导入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在课初就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情感的理解十分有利,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对课堂导入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问题及具体策策略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法;运用问题;策略  
        据调查统计,凡是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这便凸显出了其价值。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在追求教学的高质量时,老师要将课堂导入法引入教学中,将之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效果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老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安排好课堂导入和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导入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第一,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在课初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进入主题内容的学习和探究中,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和高质。加强对课堂导入法的运用,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及教材内容,选择最适合的导入方法,这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积极态度参与和学习。第二,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要注意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课堂导入法引入教学中,能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进行旧知识进行复习,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完整的掌握,为学生更好的应用铺垫。第三,发挥对课堂引导的作用。课堂导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此环节的作用其实就是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导入学习环节,可以对新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课堂学习会更有方向,更好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课堂导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问题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越来越受重视,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较多的导入问题,影响了课堂导入的效果。下面将对具体问题分析。
        第一,单一的导入形式。单一导入形式是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此问题的存在,会让学生对新课学习产生疲倦感,会让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而之所以出现此问题,与老师对课堂导入的理解不足或老师的教学水平不足有关系,这将会影响课堂导入的效果。第二,学生主体性被剥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中,这样的导入效果才会更加理想。


但实际的课堂导入中,总是存在学生主体性被剥夺的情况,其实这正是导入不契合学生实际,老师导入过于敷衍化的重要体现,所以会出现导入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三、课堂导入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创设导入情境 
        创设情境导入法是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常用的一种方式,老师要善于对此种方式进行运用。但在对情境导入法的运用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对新课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看其是否可以运用情境导入法,适合运用哪种形式的情境导入法,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更容易将学生导入新课,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形成情感共鸣。比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课文时,老师可以运用问题情境导入法:宋庆龄为什么不能失信?实现了会怎样?我们如何做才可以不失信呢?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其主动参与到课文中阅读、思考和探究,这样学生更容易对课文中宋庆龄的一系列表现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诚信这种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在学习《田忌赛马》课文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即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两次不同的赛马视频,让学生对其产生好奇心,为什么在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第二次比赛会获得胜利。小学生对直观画面的兴趣更高,对其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入学习。另外,对于那些风景类的课文,直观教学情境的导入方式效果非常理想。
        2、谜语导入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面向的是7-12岁左右的小学生,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于猜谜语此种游戏导入方法非常感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对其合理运用,以游戏的方式将学生快速带入主题学习中。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时,老师出示两个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吃孑孓,长大吃虫叫哇哇;坐也是坐,立也是坐,行也是坐,卧也是坐。当学生们在思考后回答出“蝌蚪”“青蛙”谜底后,老师可以设问:“蝌蚪和青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一下子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进入课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总结】
        总而言之,课堂导入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今后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环节。因此,老师要对传统课堂导入中的问题进行优化,从情境导入、游戏导入等方面入手,在导入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和情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有方向,其学习效果更加理想,能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  剖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2).
[2]刘娜,张新伟.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