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路径分析 刘清莲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8月   作者:刘清莲
[导读] 从“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看出,全面提高人刁‘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点要牢牢把握。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合江中学  刘清莲  646200

摘要:从“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看出,全面提高人刁‘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点要牢牢把握。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核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最根本标准,着力于树立和践行社会认可的人刁‘观、质量观,尽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思政教育;渗透路径
        引言
        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以及历史解释能力。教师在迎合新课程改革各项要求的同时,要注重在历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将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教学工作相互结合,开展专业化教学设计工作,为我国输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避免以学生的成绩来当作唯一的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授课,为促进历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一、课程思政理论结合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各类课程要以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有机地融人思政兀素,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说。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培养核心素养更是与思政课程的培养目标相融合,其中的唯物史观为学生培养各素养奠定了基础,让学生辩证地宏观地了解社会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过程。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让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去看待历史发展,科学分析历史问题,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家国情怀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了解自己与家庭与祖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使命担当,通过对史实的学习让学生加强对价值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经验解决问题。核心标准素养很好地将课程思政的理论融人其中,充分发挥“春风化雨”的作用。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路径分析
        (一)探寻新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通史+专题”的模式是教材的创新之一,既保证了历史的时序性,也有利于深人分析史事,使课程思政理念融合到教材中。而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上课期间起到重要作用的工具之一,高效地利用教材资源,能使历史课程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统编教材规避历史争端问题体现了历史的科学性、客观性,如删掉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必修的《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不仅体现历史的时序性,也考虑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基础,与初中历史知识很好地衔接,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难度,利于学生的系统性时空观念的形成。教材中打破世界史与中国史的界限,让学生在宏观层面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历私笔《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把百姓的生活与国家的制度政策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细致地了解国家制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以“国家制度高不可及与我无关”的想法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所以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充分了解教材,融人课程思政理念,利用教材去提高课堂效率。
        (二)借助生活实例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课堂主要是为学生讲述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力。但是,很多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来说发生的年代都比较久远,自然而然在理解过程中就会存在偏差,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学生对情感的感悟力。基于上述情况,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实例,并且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找出知识点和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来推动学生情感的深化。在具体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当前存在的遗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三)历史解释能力教学创新构建策略
        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逐渐发展成熟,学习的内容也具有多样化特点。对于学生所学习的高中历史知识来说,从本质上探究都是把历史时间所保留的史料来当作媒介,然后再对以往时空中所发生的时间开展论述和评定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经过时间而保留的历史来说,是存在残缺特点的,而这就体现出培养学生良好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注重创新课堂,始终坚持遵循尊重历史事件为保障来对空白解释,让学生认识更加真实的历史。例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出以下材料“罗曼·罗兰是法国优秀的文学家,同时他也是反战主义者,在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罗曼·罗兰在第一时间给德国诺贝尔文学者文学奖获得者发出了公开信,希望其能反对战争,但是却被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拒绝,随后在1914-1918年中罗曼·罗兰在各杂志上连续发表文章,并对各参与战争的政府谴责,但是他这一行为并未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自己的祖国也将罗曼·罗兰当作卖国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曼·罗兰颁布了《精神独立宣言》,在这一文献中总结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悲惨遭遇,并积极呼吁文学界保持精神独立,避免让战争再一次来袭。”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完这一材料后,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学习空间,让学生系统了解罗曼·罗兰内心活动轨迹,并加强和历史史实相互联系,做出专业合理推断。而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分组,以小组形式共同探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强指导,引导学生的思维始终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得出问题答案,通过这种手段不仅能促进历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还会让学生形成良好历史解释能力。
        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历史课标和教材的改革更新,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历史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教师通过在课前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和对教材的分析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中把握教学重难点,详略得当,更新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宗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教学探讨[J].文学教育,2020(11):174-175.
[2]范胜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