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陈南秋
[导读] 在现代的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效不明显,并且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陈南秋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第四完全小学  湖南  永州  425700
【摘要】在现代的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效不明显,并且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09-01

        引言: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其他的能力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进行不断的改革。此外,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其他方面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从多个方面来渗透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想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并对数学学习有更多的想法。这需要教师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有所发现和感悟,只有数学教学课堂不断的创新,才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并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小学生本身的想象力很丰富,因此在课堂中会想到很多奇怪的问题,当学生在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自己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1]。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以及创造性。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混合运算”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应该明白这些内容就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进行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多种运算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式来进行四则运算,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数学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多的就是数学练习题,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数学习题的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将数学习题进行适当的延伸教学,进而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不断的思考多种解题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数学问题,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练习题的教学中,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够找出不同的解题方式,就说明学生在思维方面有了突破,进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比如在计算289+1998 数学题时,学生通常会用列竖式的方式来计算。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式,可以不用列竖式就能得到答案。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有学生想到将1998 变成2000-2 ,使得这道数学算式就成了289+2000-2 进而可以很快得到答案,并且使得这道计算题变得更加简单, 直接通过口算也能知道答案,学生掌握了一种更为简便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明白解所有的题目,不一定只有一种解法,有效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生活元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充分的利用生活元素来进行数学教学,在此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利用生活中的钟表让学生学习认识时间, 这对于学生的生活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钟表的模型,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转动,并发现秒针,分针和时针转动的规律,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关于时间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到关于角度的数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结合钟表的知识来为学生讲述关于角度的内容,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使得学生能够明白数形之间的灵活转换,进而学生在遇到较难的数学题时,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将数学题变得更加简单。这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数学知识本身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生活知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并利用生活元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家长,2021(21):22-23.
[2]孟祥波,高会慧.浅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5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