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洋超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李洋超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正是适合将不同阅读材料进行有效分析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重要意境,并能够将阅读作为自身写作的重要基础。基于此,以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李洋超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中畈乡初级中学  江西  上饶  3344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正是适合将不同阅读材料进行有效分析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重要意境,并能够将阅读作为自身写作的重要基础。基于此,以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02-01

        引言
        由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能力水平不高,导致阅读效果并不理想。进入新时代之后教育逐步深化推进,教育改革也逐步优化,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逐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基于此,笔者优化了阅读教学方案,从而逐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三点的问题。第一,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式较为古板,更注重如何让学生根据阅读来进行答题,因此在讲解的时候就会落入只注重对文章段落的概括和主旨意思的分析表达,整个阅读教学的分析过程较为的模式化,学生只知道文章写了什么,题目怎么回答,但是却缺乏对文章美的欣赏。第二,教师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教学上准备得不充分,阅读教学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且,由于教师引导的效果不好,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因此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第三,由于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经典阅读有难度,然而教师没有一个好的引导,也没有与学生积极互动,因此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严重下降。在这样的现状下,教师的教学起不到好的效果,学生阅读学习效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能够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培训,将全新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去除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发挥出自身的教学魅力。在不断武装自己的过程中,能够将阅读教学作为学生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课程,阅读教学是能够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不断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力和阅读技巧的过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时,更要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不断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互动,形成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全新体验环境。充分阅读也是进行思想深化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在文字的不断熏陶下,能够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能够将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积极的阅读,规避社会不良因素,从而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观念。逐渐能够在阅读课堂中展现自我、提高自我。


例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在阅读材料选择时,应当选择学生兴趣相投和社会热点话题的阅读材料,通过不断的阅读,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应发挥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互动的机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需要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按照新课改的精神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阅读能力。只有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才会真正掌握阅读方法。也就是说,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机会和氛围,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勇敢地表达自己阅读的想法,而不能代替学生阅读,更不能给学生灌输自己的理解,否则将重回灌输式教学的老路。
        (三)强化学生阅读意识
        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教师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生阅读意识,这是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长时间的努力与积累,这样才能达到强化学生阅读意识的作用,使阅读融入学生生活中,这样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这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情况与个性差异给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阅读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如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形成强烈的阅读意识,提高自身知识储存量与阅读量,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甚至还能发展学生阅读水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当前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发挥阅读积累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经验、积累阅读知识,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仅能开阔视野,还能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选择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的课外阅读材料,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增加阅读量。
        结束语
        教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将创新思维应用于语文阅读课堂,并能够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中,构建更加具有发展性的阅读思维和阅读品质。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验的阅读的乐趣,将自身的阅读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形成重要的阅读能力和自主阅读效果,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4}(12):124.
[2]张云霞.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秦文华.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参花(下),2020,{4}(0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