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吕丹霞
[导读]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感、锻炼逻辑思维、丰富语言词汇的主要途径。而且语文新课标中也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字数要求,更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情感感受。确实,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自主理解文本内容中的语言文字,自主分析文本内容中的段落结构,自主总结文本内容中表达的情感感受。然而实际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阅读

吕丹霞    湛江市第十五小学  524038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感、锻炼逻辑思维、丰富语言词汇的主要途径。而且语文新课标中也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字数要求,更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情感感受。确实,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自主理解文本内容中的语言文字,自主分析文本内容中的段落结构,自主总结文本内容中表达的情感感受。然而实际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阅读就是查看教辅资料,就是以教辅资料中的分析来代替自己的阅读理解,这种惰性的阅读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理解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26-01

        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形成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础。而且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同样的文本内容,由于学生们的语言能力不同,认知能力不同以及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也不一样,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分析,从而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语言思维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优化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般情况下,阅读活动中都会有一些常规性的问题,即几乎每一篇文章,学生都要围绕常规性问题展开理解与分析,比如文章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段落结构如何?文章主要内容或者中心思想是什么?等。但是仅仅有常规性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优化问题设计,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作答,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们完全可以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展开个性化作答。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个课文讲述了五粒豆的经历,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豆荚里有六粒豆,那么第六粒豆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从而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他们想象成是第五粒豆子,并让学生思考在陪伴小女孩的过程中,豆粒会对小女孩说什么?
        其次,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设计启发性的问题。还是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从而引导学生围绕童话故事内容展开深深的思考。



        二、组织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的思维
        合作交流模式下,学生们要想发表出有见解的观点,就必然要对文本内容中的语言段落以及思想情感展开深入且独立的思考,就必然会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到多元化的解读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中的重难点语句和段落展开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视角来分析文本内容,并在思想方面获得启迪与发展。
        例如《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内容会给学生以思想方面的启迪,让学生意识到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并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的概念。其实,人们不仅从蝙蝠身上获得了启示,还从其他生物身上获得了启示,而且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待研究的生物。那么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分享他们日常学习活动中积累的仿生学,以及自己从动植物身上获得的启示。讨论交流中,有学生分享到,人们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当衣服放置在草丛中,根本区分不出哪些是草,哪些是服装。还有学生分享到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等,这样的分享交流活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启迪学生的思想。
        三、组织阅读比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赛活动本身能够营造紧张激烈的学习氛围,当然也能够充分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学习潜力。而且学生会在比赛活动之前以及比赛活动中保持较高的专注力,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比赛活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朗读比赛。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课文朗读方面的比赛活动,并结合重读、声调、情感表达等来评价学生,然后最终评选出朗读优秀的学生,号召其他学生向其学习。
        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以阅读感悟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大语文时代背景下,学生必然要展开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外书籍中的优秀语言段落或者是学生的阅读感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学生在课外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小说,那么学生可以摘抄描写主人公英子外貌特点和心理特点的语言段落,可以写作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将他们理解的英子的形象画出来等。然后教师要从学生制作的手抄报中评选出优秀的作品,从而在班级氛围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日积月累的阅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要通过优化问题设计,组织阅读比赛活动以及合作交流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能力,从而让学生们在深入理解语言内容以及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婷.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4}(07):53.
[2]方丽芬.阅读与悦读——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39):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