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朱发生
[导读] 班级管理工作和德育工作都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做好德育工作至关重要,这需要班主任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将这两项工作融合在一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渗透措施,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朱发生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竹亭小学  336014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和德育工作都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做好德育工作至关重要,这需要班主任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将这两项工作融合在一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渗透措施,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24-01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对人才的思想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根据这一高要求,在小学教育上,班主任进行了初期的教与学工作,班主任要将道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了班级管理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知识,是小学生逐步进行知识渗透。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是班主任为指导学生班级管理全面发展质量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完整的秩序感和集体管理意识,他们会在班主任的领导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出现一定的困难。在这方面,班主任可以利用道德教育渗透到班级的日常领导中,使小学生可以逐步得到掌握自治,养成秩序和规则意识,实现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在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过程中,这是运用多种形式和创新方法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
        一、强化自身学习,体现榜样作用
        小学时期的学生年纪不高,依样学样的能力强,会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班主任又是和小学生交流、距离最近的人,其自身的行为语言都对小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感染。所以,小学班主任完成德育任务的先决条件就是提升本身德育理念,并保持始终学习的意识与“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积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自发的了解有关德育方向的内容,不停丰富自身,从而强化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思想品德,来充实学生的品性思维需要,辅导学生处理各式难题。在此之外,班主任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动,言传身教,为学生的品德和举止做好带头与示范。
        比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切实遵守小学时期的“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以班级卫生举例,班主任要多次强调学生们关注教室卫生,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显,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尽量多到教室内,在班级四周仔细观察巡视,看到卫生不合格的地方,既不要对学生们展开指责,也不要让学生们把不干净的角落整理出来,而是亲自躬身低头捡起垃圾放进垃圾箱里或者是拿起扫把打扫整洁。长此以往,随着班主任持续来到教室巡视,学生们的行为就会出现变化,每当地面脏乱有垃圾时,都会自觉地把其捡起或者整理干净,教室卫生状况能够有所好转。采用此种方式,班主任借助亲身示范,体现带头作用,增加了学生们的卫生环保理念。



        二、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班主任可以组织诵读经典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其能够通过诵读经典展开积极的思考和感悟。如此能够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达到对学生心智的启迪,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主题为“学《论语》,共成长”的班会活动,设计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并学习《论语》。在阅读《论语》经典语句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学习其中蕴涵的德育思想和内涵价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思想素材。班会结束后,班主任要监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考查学生是否遵循《论语》的学习内容。班主任可以以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为依据,通过举办“德育评选”相关活动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收集日常生活中富有德育思想的事例,评选表现优秀的学生。评选结束后,班主任要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规范自己平时的行为举止。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又能实现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
        班主任要尊重、理解、爱护班级中每一位学生,改变学生对班主任的排斥心理。班主任既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又不可以让学生因此而惧怕自己,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温暖,学生才会与班主任更加亲近、尊敬和信任班主任,认真聆听班主任的教诲,让德育工作更加顺利且具有成效。班主任应当充分尊重小学生在性格、爱好、特长、成绩等方面的差异,绝不能因为学生的性格或成绩就放弃学生、忽视学生、惩罚学生,要学会用交流、引导、赞美、鼓励等方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加学生自信心。德育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小学生遵守道德规范,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的不正当行为来源于心理问题或错误的思维认知,班主任只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念,才能让学生在心理、思想、言语和行为等方面自觉约束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的教育体制对小学生的道德养育不重视的事实出发,小学班主任的学生的道德养育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循序渐进的。班主任采用各种策略深化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这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为了能够对学生的生活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看法,并形成整体人格,小学班主任必须将道德教育引入班级领导的日常工作中,为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并充分规范自己的言行。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促进德育在小学课堂管理中的发展,为提高学生教育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惠.谈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才智,2020,{4}(05):120.
[2]丁红霞.例谈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亚太教育,2019,{4}(09):41.
[3]杨国英.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8,{4}(13):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