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体育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向定考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向定考
[导读] 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体育课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是提高他们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关键途径。然而,在农村初中教学中,体育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体育教学的质量受到了影响,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确新课改下初中体育的发展方向,了解农村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改进策略,不断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向定考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乡傅家堰中小学  湖北  宜昌  443406
【摘要】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体育课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是提高他们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关键途径。然而,在农村初中教学中,体育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体育教学的质量受到了影响,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确新课改下初中体育的发展方向,了解农村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改进策略,不断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12-01

        一、新课改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一)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主要通过讲授、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单向地传授各种运动技能,而学生的能动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缺少自由活动的空间,这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也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自主能力的发展。同时,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管束过松,简单地讲解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后,就让学生自由练习与活动,这种方式虽然看上去给予了学生很大的活动空间,但由于缺乏教师的督导,活动过程可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的保障。因此,新课程改革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双方积极性的动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学生相处,组织更多开放性、游戏类的活动,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打破师生在心理上的隔阂,进行更加近距离的交流,以此来改变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的心理。由于体育课时较少,并且农村学生对于教师往往更容易存在畏惧心理,导致体育师生之间的关系难以走向和谐亲密。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师要把握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与他们情感上的交流,优化师生关系,为体育教学做好铺垫。
        二、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较弱
        良好的身体基本素质是参加体育运动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不足,那么即便掌握了正确的技巧,也无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特别是篮球、足球等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部分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待提升,有些学生本身的体育锻炼意识较弱,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量不足。而一些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开展训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受到身体素质的制约,难以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
        (二)体育训练方法比较单调
        体育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训练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体育技能训练不仅枯燥单调,身体上也会十分疲惫,对此往往提不起兴趣。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传统的训练方式还比较普遍,教师采用讲解与示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没有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的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来应对体育技能训练,自然就达不到相应的训练效果,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体能训练,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良好的体能是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体育教师要将体能训练放在课程教学的重要位置。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可以在开学之初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测验,对学生体育能力进行全面的检测,通过数据分析来掌握他们身体素质的基本水平,并据此来有针对性地制订体育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先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基础素质,然后再教授各项体育运动技能,构建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模式。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体育训练方法
        现如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改善传统的体育训练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丰富体育教学的资源。然而,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并且许多体育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联系不大,依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训练方法。事实上,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于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也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开展分组训练,实现个性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将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一个班级当中,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各不相同,所擅长和感兴趣的运动也不一样,如果教师仅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不仅忽略了学生的具体需求,也容易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他们在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上的优势与不足,引导他们扬长补短,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天赋与潜能,让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他们的个性需求,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
        (四)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检测,及时掌握他们的各项数据,如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等,通过不同时期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学习中的进步程度,通过这样的阶段性评价,让体育教学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为教学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确保体育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体育精神、团队意识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让评价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推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理念、方法、评价体系等都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师要正视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他们的身体基本素质、兴趣点、能力特长等,并根据这些因素来制订相应的训练教学计划,突破当前存在的难题,推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晓龙.刍议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学周刊,2018(21):158—159.
[2] 范新年.基于新课改下农村初中体育创新教学措施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32.
[3]杨大海.浅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8(1):26.
[4] 熊碧财.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