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与经典诵读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肖蕴萌
[导读]

肖蕴萌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越王小学  517000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和结晶的浓缩,其中蕴含的深厚哲理对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国学经典《弟子规》,其中体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方面的核心内涵,涵盖了“爱敬孝顺的做人准则、交际原则、好学、知恩图报”等无数传统美德,所以经典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活动,要将行为习惯教育与经典诵读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48-01

        国学经典诵读,能够促使学生读懂人生,读懂社会,更重要的是还能让学生在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念。思想观念决定着人的行为举止,当学生意识到善良、诚信、尊老爱幼是非常好的品质时,他们才会实践出相应的行为,进而才会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诚信、善良、尊老爱幼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来熏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想,从而在培养学生道德理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让学生将国学经典中良好的道德理念内化为做人和做事的本领。
        一、借助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而且国学经典诵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韵味和节奏,能够更深入地感悟到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思想情感,进而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的思想。
        例如《弟子规》中有“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的语言描述,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努力上进,要珍惜时间,要自理自强等。那么教师可以将这些经典名句张贴到学校走廊或者是教室的板报上,让学生每天都能读到这些语句,每次读到这些语句的同时都能思考学习的重要性,都能督促自己。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每天抽出5分钟的时间,让班级学生展开集体性的国学经典诵读,做到国学经典诵读日常化,从而让国学内容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好学品质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
        二、借助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则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


国学经典中对生活习惯的描述内容也非常多,《弟子规》中有“晨必盥 兼漱口……对饮食 勿拣择……用人物、须明求……”的语句,《论语》中有“食不言,寝不语,吾日三省吾身”的语句,这些都是良好生活习惯表现的语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国学经典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之前加强准备,在比赛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比赛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让学生完整地背诵《弟子规》,用时较短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获胜;比如教师还可以进行提问性的抢答比赛:《弟子规》中描写良好生活习惯的语句有哪些?知道答案的学生迅速举手。通过诵读比赛,学生会反复诵读经典内容,会反复理解国学内容中表达的含义。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按照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从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为。
        三、借助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国学经典中更是包含着很多礼仪素养方面的内容,《弟子规》中有“称尊长,勿呼名……”的语句,《论语》中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句,《三字经》以及《百家姓》等经典名著中也都体现了我国古代的礼仪制度,还有语文教材的日积月累部分也有礼仪道德素养方面的名言名句和古诗词,具体有“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唯德学,唯才艺……”等语句。因此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的方式来培养自身的礼仪习惯。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礼仪方面的情境表演,学生可以分成两个小组,其一会呈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其二会呈现出生活中不良的礼仪素养,然后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的同时展开对比,进而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良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到讲文明、重礼仪。具体可以是正面小组学生中的人分别扮演家庭中的父母、祖辈人以及本色出演,一个学生负责朗诵相关的经典内容,然后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其乐融融。反面小组学生同样分别扮演家庭中的父母、祖辈人以及学生本人,同样有一个学生朗诵经典内容,但是家人之间互相埋怨、争吵不断,丝毫体现不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就能发现,国学经典并不是单纯的之乎者也,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只有遵守了国学经典中的礼仪素养,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进而学生就会规范自身的行为。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中蕴含着宝贵的财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要借助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礼仪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婧芳.试析国学经典诵读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系[J].智力,2020(24):36-37.
[2]麦金花,徐小兵.化整为零  知行同进——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之策略[J].考试周刊,2018(9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