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朱育铮
[导读]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上有提升,在情感态度上有发展,并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拥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数学学科中的数与代数、几何图形内容以及统计概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课堂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技能以及形成数学情感的重要场所,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引导

朱育铮   四川省西昌市川兴镇中心小学  615021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上有提升,在情感态度上有发展,并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拥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数学学科中的数与代数、几何图形内容以及统计概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课堂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技能以及形成数学情感的重要场所,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47-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圆满完成,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充分准备,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构建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一、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互动方式,古已有之。然而正是因为提问会经常性地出现在数学课堂上,所以就会出现一些随意性的提问,或者是“非是即否”的提问,这类提问并不能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并不能发挥出提问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注重提问的优化设计,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学生要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运用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法则,计算出最终的答案。因此教师可以从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来设计相应问题,并以此来启发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新知的能力。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能够语言描述转化的数学思想,并提问学生能否将相加减的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从而让学生运用通分的基本知识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当然,教师也可以运用几何知识,呈现代表分数 、 、  、   的阴影面积图形,然后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判断那两个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合并,从而让学生得出只有同分母分数的图形可以合并的结论,进而让学生意识到要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必要性。
        当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表现,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或是对学生进行追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注重合作讨论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会经常性地出现在数学课堂上,因为学生们的思维不一样,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也不一样,所以合作交流的方式会让学生集思广益。然而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而言,合作讨论的方式只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择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或是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使其成为合作讨论的内容,从而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发挥合作讨论学习模式的重要价值。
        例如,分数除法应用练习题中,有“一题多解”的情况,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例题如下:某学校低年级有240人,中年级人数是低年级的 ,高年级人数是中年级的 ,问高年级有多少人?每一个学生都要自主分析问题,并自主解答问题,然后再互相讨论解题方法。学生们可以直接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分布列出多个算式,也可以运用方程的思想加以解答,所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视野更加开阔。
        三、注重练习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加强巩固运用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构建都需要巩固练习,数学学科当然也不例外。传统的数学练习,有部分教师会让学生做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以致于课后练习的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注重练习题目的典型性与层次性,要让学生练习多种类型以及多种层次的数学题目,并要引导学生学会练习题目的总结整理,从而全面提升课后练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注意练习题目的层次性。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课后练习题目就要分层进行。例如上述内容中提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当教师选择出“一题多解”的应用题目类型后,要引导学生至少运用一种方法加以解决,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运用两种或者三种方法加以解答等。
        其次,教师要注意练习题目的类型多样化。数学习题类型千变万化,一个知识点会有多种考核方式。因此教师要注重呈现多元化的练习题目,而不只是单一题目的机械性重复。例如百分数应用方面的练习题目,教师要呈现利率方面的应用题目,呈现商场打折方面的应用题目,呈现增产或者减产方面的应用题目等。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合作讨论的有效性以及课后练习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能.浅析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考试周刊,2021(57):59-60.
[2]郭勇钦.浅析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家长,2021(19):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