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霍志平 金燕
[导读]

霍志平  金燕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40-01

        一、引言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者要运用多种策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有效开展德育教育。高中生正值青春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学生心智还未成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辅以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不断探究,运用多种教育模式,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打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思想境界也逐步提升,实现学习与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开展立德树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特别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习题中度过,留给德育教育的时间少之又少,德育教学成效难以提升。在现实生活中,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观念容易受到影响,不利于健康成长。所以,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高中德育工作者或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学中坚持德育为先,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从某种角度而言,德育教育的成效,影响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对事物的判断,所以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当下高中德育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还不够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部和管理部门对高中生道德品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教师工作量大,加上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只是单纯地将德育理念灌输给学生,课堂上以教师讲课为主,进行口头教育,并在课后对学生提出要求,对学生的说服力有限,学生主要任务则是听,教师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很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影响,德育教育的成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不符
        在高中阶段,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各有差异,对待问题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实际情感需求,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不贴近学生生活,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对所讲内容难以产生兴趣,不能很好地接受德育理念,也无法将道德理念应用到自身言行举止当中,错误的认为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模式,长此以往,学生甚至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效。除此之外,教师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教育中,高中德育工作者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已任,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同时,提高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实效,从而推动高中德育工作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四、提升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与学生生活结合
        学生通过了解德育理念,在思想观点上对其理念表示认同,再转化为自身道德行为,对日常行为进行约束,这是德育教育的目的所在。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接受德育理念,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结合,真切感受德育素质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认同感。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需求,并进行必要的关注和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德育理念,并将理念付诸到实际行动之中,有利于德育教育的高效性开展。比如,高一新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新的学习和新的生活需要时间适应,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需求,面对一些困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养成顽强的品格,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并对其言行进行适当规范。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经常举办以学习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还可以为其他同学学习提供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讨论过程中,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践行学科育人的理念。
        (二)营造优质学习气氛,提升教育时效性
        在高中教学中,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所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有序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在德育教育中,将德育理念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高中生在实践中领悟德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性,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注重建设校园思想文化,为学生打造温馨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德育教育。比如,学校可以增加校园内的绿化面积,栽种一些绿树、鲜花,让学生可以课下欣赏校园美景,舒缓心情,营造轻松的校园氛围,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
        (三)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积极性
        要想高效开展德育教育,要抓住核心因素情感教育。在高中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融入真情实感,采用言传身教、身体立行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情感的理解与分析,有所感悟并对此产生共鸣,真切感受德育理念的具体内容,并意识到其重要性。还要特别注意,学生掌握了道德理念之后,要引导学生将理念付诸于实践生活当中,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进行约束,只掌握思想道德理念并不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德育教育素材,一方面带领学生理解,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渗透的方式来使学生深入理解积极的思想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通过不断理解教育素材,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提升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叙述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在马路上等红灯时,有些人为了赶时间,在还有几秒钟变成绿灯时,就提前过马路。教师可以针对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讨论、辩论和感悟中定能将高尚道德内化于心,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结语
        综合而言,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中阶段需要突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德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真实情感为载体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道德品质,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