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童菊兰
[导读] 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题是其训练教学及其必要的组成成分,小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正属于发展的基础阶段,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应用题能够高效加强小学生们的逻辑发散思维。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国家政府对小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小学数学训练教学也将面临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训练教学的现状,并进一步阐述高效的训练教学策略。

童菊兰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田侯路小学  江西  吉安  343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题是其训练教学及其必要的组成成分,小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正属于发展的基础阶段,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应用题能够高效加强小学生们的逻辑发散思维。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国家政府对小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小学数学训练教学也将面临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训练教学的现状,并进一步阐述高效的训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38-01

        一、小学数学的必要性与小学中高年级训练教育的现实问题
        小学数学的实际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训练教学实际教育的问题意义重大,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就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积极的乐趣,使得他们能够主观上喜欢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把被动转化为主动。自主学习的小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能够减轻学生繁重的教育任务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把数学训练教学作为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项必要任务。如果学生掌握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并运用相关的数学公式,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接受范围,提升训练教学效率,加强训练的教学效果。
        二、 小学中高级数学应用题训练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训练教学过程刻板
        在教育过程中,实操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问题。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在书本上做大量的练习,并导入题目,使学生背诵解决问题的公式类应用题,造成学生解决问题的刻板印象,这种填鸭式的训练教学和不断灌输,不仅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丧失了学习乐趣。
        (二)应注重教学的“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
        应用问题的教育是教育之中的基础和难点,对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实践应用能力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许多教师只会按部就班地讲解解决问题的内容和公式,只是完成训练教学的目标任务。而很少有教师会拓展涉及实际问题的知识点,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日常训练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训练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加强,而形式化的训练教学模式存在不足之处。它仅仅只是从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理解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关心数学问题中涉及的有关概念,也不关心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理解。这种训练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了机械式的问题解决机器,并不利于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问题实践训练教学的高效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巩固基础内容
        小学阶段是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只有在打好基础的条件下,我们才能解决最实际的日常问题。比如在讲解完分工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我们班有39个学生。如果你载人,这辆车只能一次运送7个人,那么你一共能载多少次学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更高效地巩固书本所学的数学除法知识,在上例中,如果学生对简单的乘除公式的数学训练基础知识并没有扎实的理解,那学生们很难计算本题所需的次数。



        (二)创设训练教学情境,联系日常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大于生活。对于没有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训练教学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教育,方便学生的了解和记忆,使用特定的训练教学辅助手段或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自己演示或让学生自行操作,例如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解题思路: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每当学生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时,也会在脑海中联想到这一幕,举一反三。
        (三)鼓励问题多解,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多数学生能够用公式和解题套路来解决日常问题,但如果问题有些许变化,那就暴露无疑。他们犯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真正的基础数学知识和解决基本问题的技能,对一个问题运用不同样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数学角度来分析问题,真正学会熟练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梨和苹果一共有12个,已知为梨数是苹果数的1/2,那么有多少个梨和苹果?这个问题通常通过定义一个未知数x来思考解决,但教师能够要求学生不可以设置一个未知数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研究其他的方式。有的学生用推理的方式把梨和苹果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梨,另一部分是苹果,这应用题题目与一致。有些学生认为苹果是单位量1,梨是单位量1/2来解决这个问题,答案能够通过不同的解决方案都可以找到。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能够反映出解决应用题方式的多样性,加强解决学生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快速发展,也加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投射数学的实际实施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应用问题的持续转变,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增加学生思想的碰撞。
        在实际问题的训练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实际日常问题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思路。教师能够将小组合作训练教学模式融入训练教学的过程中,辅助实际问题的训练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构建奖励制度,奖励表现优异的小组成员,比如小红星、小奖品,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按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给予充分肯定以及赞赏,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产生不同的思想碰撞,加强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如在对学生“四则算术运算”教育过程中采用合作小组训练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道简单的应用“四则算术运算”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一应用难题,如何使得速度更快、解决最方便,教师应及时鼓励和肯定成员之间的准确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学习从其他学生那里理解到更好的思想和方式,这种思想交流的火花碰撞会促使这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不断加强。
        四、总结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训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应用问题的训练教育。在训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本身为主体,结合应用题的不同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多样训练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快速进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江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训练教学的高效方式[J].科普童话,2017(46):69.
[2] 张楚燕.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高效训练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2):67.
[3] 王利勇,潘金花.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训练教学的高效策略[J].学周刊,2017(7):91-92.
[4] 李艳华.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训练教学的基本方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