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王惠琴
[导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功,这也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拉开学生差距的具体点。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阅读的数量和阅读的质量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当前,课程改革正在各个学科广泛进行,语文课堂如何通过课程改革,让群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应试水平的双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王惠琴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河中学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功,这也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拉开学生差距的具体点。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阅读的数量和阅读的质量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当前,课程改革正在各个学科广泛进行,语文课堂如何通过课程改革,让群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应试水平的双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66-01

        引言
        语文在初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生活中,我们交流需要用到语文,写作需要用到语文,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积累一定的阅读量,这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确立群文阅读议题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核心,确立群文阅读的议题,是开展高质量群文阅读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应明确议题的来源、议题的选择种类两个问题。从群文阅读议题产生的来源来说,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应紧紧围绕“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的内涵,结合学生的需求、教学的需求,精心选择群文阅读的议题。一方面,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说,必须要紧紧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思想道德需求、生活实际需求等,结合群文阅读的多个文本,努力寻求一个与其相适应的议题;另一方面,应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需求。因为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核心,与群文阅读教学目标息息相关,是群文阅读开展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以《我的母亲》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就将高军的《母亲、母亲》、莫言的《母亲》进行整合,并结合阅读教学的需求,精心设计阅读议题“母亲的角色”,使得学生在阅读议题的指引下,对三篇文章展开对比阅读,进而更好地理解《我的母亲》文章中母亲对“我”的训练工作。
        从群文阅读议题的种类上来说,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议题的过程中,可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下的目标,精心设计出基础知识类、言语实践类、阅读策略类、思维发展类、情意品质类的阅读议题。例如,在“借助喻人”类的群文阅读中,针对《落花生》《白杨礼赞》《烂漫的点地梅》文章,就设计了具有知识性的群文阅读议题,即“文章借用何物比喻什么人?共同点在哪里?”在《阿长与山海经》《散步》《养花》《我家的男子汉》群文阅读中,就将群文阅读的议题设计为阅读策略类,引导学生围绕“寻找线索”开展群文;在《斑羚飞渡》《狼王梦》《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的群文阅读中,就将阅读的议题制定为情意品质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丰富情感。



        二、教师引领进入情境,理解感情总结写法
        在群文阅读中采用情境法教学,可以带领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文章的意境当中,使学生把脑海中抽象的文章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以课本中的《乡愁》诗歌学习为引子,同样做了诸多辅助诗歌材料学习,丰富了诗歌意境,强化了学习效果。首先可以从作者的角度,梳理了作者的生活脉络,余光中生于大陆,生活于台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去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一是介绍余光中和《乡愁》的写作背景;二是讲述台湾历史、地理上的一些知识,让学生有整体感知;三是观看《感动中国》2012年高秉涵在为去世老兵回乡安葬所作出的一系列动作。最后附加以情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诵诗歌。笔者特地在课堂上强调,让学生理解乡愁——“中国人民作为农耕民族,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背井离乡,这口井就是村里人共同生活的记忆。”随后,笔者又让学生来通读赏析席慕容的《乡愁》《狂风沙》,仍然按照介绍作者籍贯、成长经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最后对比三首诗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在此期间,教师甚至可以在课堂上穿插古诗,体会古诗和现代诗之间的差别,字少情深,游子漂泊异乡时,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在多种方式的情景铺垫中,最后让学生回顾围绕故乡作者描写了哪些意境,这些意境又传递着什么样的画面,通过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是否感觉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如果课时安排充裕,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三、基于群文阅读意义,发展应用与创意能力
        群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一组文章阅读的核心,并且能够有效地引领学生在群文阅读之中学习其它知识,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阅读理论知识的积累提供了途径,使学生在前两个环节之中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如此在最后教学环节,教师应基于群文阅读的意义,助推学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并且对群文阅读的意义提出新思考,从而推动学生创意能力发展。首先,学生已经在群文阅读之中提炼出共同主题,对于这一主题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引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充实这一主题,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阅读知识的实践化,以发展学生应用能力。其次,引领学生学习完一组群文阅读后,教师在教学之中要以质疑性问题的引领,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提出群文阅读另一主题,来发展学生创意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不同文章的呈现,引领学生在总结归纳之中形成主题,使学生在运用之中、创新之中发展群文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统编版初中《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时,在学生通过此组群文阅读文章引领,了解我国杰出人物,并对其形成感受后,教师可以由课内阅读过渡到生活之中,即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找寻一组事件来填充群文阅读的主题,实现学生由理论到实际,再由实际到理论的过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师要对此进行充分的了解,不断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善,以此帮助学生语文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构建[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4}(03):53-54.
[2]宁晓会.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4}(25):112.
[3]李彩茗,潘艺花,王英莺,石秀丽.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4}: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