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与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郝晓群
[导读]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是由初中地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爱国情感的多方面性与地理的综合性相统一,家国概念与地理的区域性相契合,并且爱国主义教育以地理的基础性为依托,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关知识完美地融入地理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这一点则有赖于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性和易于接受性。

郝晓群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新平中学  333400
【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是由初中地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爱国情感的多方面性与地理的综合性相统一,家国概念与地理的区域性相契合,并且爱国主义教育以地理的基础性为依托,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关知识完美地融入地理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这一点则有赖于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性和易于接受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06-01

        引言
        新国家安全观的建设刻不容缓,其中,版图安全是重要的一环。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国家版图意识主要指公民对国家疆域的认知、认同和自觉维护的意识。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建立正确的国土安全观,需从教育抓起。初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初中生又刚好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可塑性强,是抓好版图安全观教育最需要重视的人群。国家相关法律都要求将国家版图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国家版图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如何将国家版图教育有效地引入到初中教育中,帮助初中生建立健全国土安全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教育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教学实践中,地理课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特别理想。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思维,将学科之间的联系人为地割裂开,地理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被划分为不同的学科内容,独立进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另一方面,教学实践中,学生缺乏跳跃性思维,地理课堂上,思维被束缚在课本内容中,在学习中无法将地理课堂所学内容与爱国主义相关联,爱国主义教育在地理课堂上收效甚微。初中地理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打破这一僵局,活跃学生思维,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二、初中地理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于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发掘和应用不充分。从地理教材总体来看,其中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十分明显。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如画的大好山河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但迫于高考压力,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仅是知识与技能学习而缺乏情感的传递。并且地理教师如何让学生从知识的学习到情感的内化存在障碍。
        三、初中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策略
        (一)巧用新闻素材,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地理课本内容知识以基本框架为主,缺乏时效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时下新闻素材、社会热点,将地理科学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自然过渡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在教学中,西藏地区号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之前的地理课本和教材中珠峰的海拔是8848.13米。2020年12月,中尼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了珠峰的最新高度为8848.86米,这一历史性突破,凝聚了中国登山队几代人的心血。


可以通过知识拓展,结合新闻素材,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展开,介绍几代中国珠峰登山运动员为珠峰登顶和高度测量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在课堂教学中,以珠峰新高度的新闻素材切入,同时以《开学第一课》和电影《攀登者》讲述在珠峰登顶过程中感天动地的“中国梯”的故事为线索,带领学生认识和了解国家登山队在艰苦的环境中勇攀珠峰的英雄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结合线上资源,丰富版图教育形式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广阔,而受年龄和物质条件影响,很多时候初中生无法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我国的版图问题。丰富的线上版图资源,在某个程度上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丰富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升华爱国主义精神。如2020年10月3日开通的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该馆展陈内容丰富,其中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实物模型、动画故事等材料,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又与初中地理教材相契合。使用过程中,虚拟的场景让学生宛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化枯燥的课本知识为有趣的旅程,既有趣味性又有真实性。
        (三)深挖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涵盖国家疆域、主权、行政区划、民族构成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认识国家的疆域、山川、河流、人口和民族等,加深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深挖教材内容,为学生塑造更加全面、立体的国家形象,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材内容中。在向学生传达主权神圣的理念时,结合真实的事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2001年4月1日,“海空卫士”王伟誓死捍卫国家海空,用生命诠释了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通过向学生灌输领土意识和主权意识,结合英雄人物捍卫主权的事迹,加深学生的国家主权观念。
        (四)在生活中学习版图知识,扩大版图知识面
        生活处处皆学问。随着国家的兴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了一种生活常态。寒暑假期间,家长带孩子出去旅游也是常事,所以,在寒暑假,结合学生的旅游历程,制作旅游地图,撰写旅游心得,并且利用PPT在班级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整个历程的所见所闻所思。整个过程,对于分享者而言,是旅程见闻的一次整理和总结,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一种情感激发和升华,而且这种分享,也可以促使学生在旅行中更加用心地去体会国家版图的强大与美妙。而对于班上的其他同学来说,也领略了国家版图的风采,体会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结束语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通过将地理教材与国家人文地理结合起来,通过知识拓展,结合时政热点,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地理课堂,构建多样化地理课堂,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山川河流、矿藏资源、人文地貌、风土人情,在知识积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爱国主义价值观。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地理课堂也能够充分发挥地理学科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推动地理学科新型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张金兰.探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J].新智慧,2019(36):17.
[2]刘永珍.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之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39.
[3]李玲琴.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9(35):100.
[4]刘波.浅谈初中生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J].新课程(中学),2018(07):234.
[5]李娟.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