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思维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董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各个教育主体关注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如果老师能够加强体育教学工作,那么就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体育老师应当研究创新教育在体育中的应用,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对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进行

董琳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迎宾路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各个教育主体关注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如果老师能够加强体育教学工作,那么就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体育老师应当研究创新教育在体育中的应用,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对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而且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91-0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受到了相关教育主体的极大关注。如果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就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兴趣,可以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老师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小学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老师必然应该寻求多种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文章对小学体育创新策略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从教育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来看,创新教育主要指的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扭转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观念,用丰富化和新颖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创新教育的理念下,小学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创新教育和基本课程内容相互结合。体育老师应当运用多种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具有创新性,与过去的教育模式相比,创新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课程成绩的提高。
        创新教育具有实践性。创新教育并不仅仅是纯粹理论性的。一方面,创新教育可以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另外一方面,创新教育也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帮助自己获得创新的能力。
        创新教育具有主体性。创新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旨在帮助全体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因此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的对象占据着主体地位。而教育者则处于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
        二、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1.体育老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创新教学素质
        从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是学科的建设者和研究者。所以,创新教育就要求老师对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有着清晰的理解和认识。首先,老师应该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教学能力。这样老师能够为学生传输自己的创新理念,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创新元素。


只有这些,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提供条件。
        2.应该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能够对创新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创新没有兴趣,他们仍然满足于学习基本的课程知识,所以老师应该培育创新的教学氛围。首先,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比如说可以将每节课的任务下达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方式来完成新任务。其次,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就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最后,老师和学生应该一起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开拓性的思维,这样一来,就能够营造积极创新的课堂教学氛围。
        3.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有丰富性创新性的理论教学,第二还要有具体的实践环节。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创新的概念以及创新要求的具体因素。这样学生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立定跳远时,体育老师应该向学生们讲解跳远的运动学原理和跳远的基本技术,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立定跳远练习。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调解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一些创新式的跳法,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4.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饱受诟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所以,小学体育课程中要想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就必须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举例来说,针对小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老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有着极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性格,而且游戏化课程能够极大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此外,老师可以增加游戏课程的技能性,比如说可以鼓励学生学习武术。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武术套路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发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动作。课程游戏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技能型游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结束语
        体育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学科之一。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创新能力,那么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体育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体育创新核心素养。文章对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而且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策略:第一,体育老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创新教学素质;第二,应该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实践环节;第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只有做好这四点,才能够促使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1(02):22-23.
[2]刘洋.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灵活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03):128-129.
[3]汤兆贵.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灵活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