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康敏
[导读] “微阅读”指借助短消息、网文,及短文体的一种阅读方式。将微阅读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其应用价值是极为丰富的,有人将微阅读比作学习的“快餐”,这应该是较恰切的。微阅读内容短小、形式活泼,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在教学引用时,要有观照对接意识,将微阅读与文本学习相融合,让微阅读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助力支持。

康敏     大荔县埝城小学  715100
【摘要】“微阅读”指借助短消息、网文,及短文体的一种阅读方式。将微阅读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其应用价值是极为丰富的,有人将微阅读比作学习的“快餐”,这应该是较恰切的。微阅读内容短小、形式活泼,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在教学引用时,要有观照对接意识,将微阅读与文本学习相融合,让微阅读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助力支持。
【关键词】微阅读;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24-01

        引言
        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且快速更新的时代,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到发生过的各种事情。而一些短视频、微博等APP的出现,也给当下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浏览信息,甚至引出微阅读这种新型的阅读模式。相比于传统的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了解文本,观看文字的方式,微阅读却以短小、精炼的内容捕获了不少观众。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影音资料等微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当然在选择内容时,要尽可能地和学生的年龄相符,和教材相贴近,才能够带动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一、合理利用网络素材构建微阅读,提升学生学习之兴趣
        高年级阶段的语文难度在提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在增高。在对这类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将枯燥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微阅读这种新型的阅读模式,可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进行应用。如《草原》这一内容,这是一篇老舍笔下的叙事类的散文,讲述的是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内蒙古草原的景色,以及蒙古族同胞的热情,老舍用叙事的方式展示了整个过程。该节课程需要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整个内蒙古的风光以及风情。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在脑海中对于内蒙古的印象并不深刻,只了解内蒙古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其他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篇文本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中搜索那达慕大会中对蒙古族的介绍视频,并将视频适当进行剪辑。从简短的视频阅读中,学生就可以提前先了解蒙古族的风俗、美景,再学习该篇文章时就能够立刻代入到那种情境中,对于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内容也更能够理解。
        二、采取微阅读延伸法
        为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环境,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广度、理解深度、逻辑宽度、思维厚度和认知高度。例如,教师在选择延伸微阅读内容时结合低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低段学生感兴趣的注音版本的各类成语故事、古诗,并搭配内容丰富、色彩绚丽的图片等,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增强低段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比如,教师在讲述《寒号鸟》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文章,纵向对比喜鹊和寒号鸟之间的不同,领略到了懒散、拖延对自身的不利影响。


但是,文章的内容较为简单、简短。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微阅读的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延伸。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给学生添加《明日歌》的内容,让学生采用朗诵的方式,探讨两篇文章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寒号鸟》内容的体会。
        三、利用微阅读给学生传授阅读方法
        不同类型的文章涉及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体现中心思想的方法与说明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较大差异。教师在讲解每一种类型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的知识脉络,并且将每一个知识点的方法列清楚,通过微阅读给学生进行推送。例如教学《风筝》这篇记叙文时,教师就要把记叙文涉及的知识点列出来,例如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通过手机推送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找重点,继而引出记叙文主要内容概括的方法:教师还可在教学中使用“要素综合法”,将记叙文的六要素综合到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及时解决问题。恰当的方法和知识逻辑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教育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在课外开展。新时代在推动社会发展,也在推动教育进步,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微阅读,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他们为初中语文学习奠基。
        四、启动微阅读活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相应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还要加强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故事大王、书籍推荐、故事新编、故事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来分享阅读读物。学生还能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书中故事的发展背景、时间、人物、事件以及结果的完整表述。教师在学生进行分享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如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推荐这本书呢?通过读完这本课外读物能够收获什么?”例如,学生在看图画书《亨利爷爷找幸运》这本课外读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结合故事内容进行想象,来思考故事将要发展的方向。然后询问学生:“亨利爷爷去了哪些地方寻找幸运呢?亨利爷爷在这个地方找不到幸运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么亨利爷爷最后找到了幸运吗?”通过这样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加强对课外阅读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的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得出答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阅读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创新之举,充分利用微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微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利用阅读情境,营造微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微阅读活动。
参考文献
[1]范文新.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20,{4}(05):120+122.
[2]郭艳梅.多元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中的开展策略[J].考试周刊,2020,{4}(07):29-30.
[3]杜静谊.微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8,{4}(11):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