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靳丹萍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靳丹萍
[导读] 课堂效率是影响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较难集中、部分教师只关注部分学生的问题,许多低年级课堂并没有良好的教学效率。要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师就需要统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问题设计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如此,教师便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针对性、全面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

靳丹萍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沙底中心小学  715100
【摘要】课堂效率是影响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较难集中、部分教师只关注部分学生的问题,许多低年级课堂并没有良好的教学效率。要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师就需要统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问题设计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如此,教师便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针对性、全面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23-01

        引言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关注与深思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更为全面的培养目标,而这些目标必须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来实现。因此,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转变的必要性,探究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转变的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
        在对新课改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时不难发现,这门学科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比较明显,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是重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将听说读写以及口语交际相结合,明确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及目标,通过对新课改建设的深入挖掘以及探究来提炼出学科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整合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兴趣,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真实收获,精心设计不同的教育教学环节,灵活组织教育实践活动,在全面调整以及进一步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落实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思想以及精神,确保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大放异彩。
        二、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一)丰富游戏形式,组织课堂教学
        在进行《小青蛙》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预先准备好课堂上会用到的教具,比如卡片、多媒体课件、音乐儿歌等。首先教师需要播放一段动物声音组合,让学生们猜一猜里面都包含哪种动物的叫声,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出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让学生们进行讨论猜想,并踊跃回答问题。


等到学生们猜出最终谜底后,教师需要通过课件展示出漂亮的动态小青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说出自身对青蛙的了解,并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名字中哪个字代表的是绿色吗?”教师需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之后开始进行教学任务。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乐于接受各种新鲜的事物。而信息技术当中的多媒体课件具有集图片、文字、声音、色彩等于一身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能够生动形象且直观地呈现语文知识的变化过程以及形成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获取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先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对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顺序进行了解,小蝌蚪先是找到鲤鱼阿姨,然后找到乌龟,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通过有趣的动画情节,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然后再开展课文的讲解,并附以图片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准确地认识课文的重点。
        (三)注重因材施教,提升教学针对性
        以《我是一只小虫子》这篇童话的教学为例,在生字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以甲班为例,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生字的学习中习惯于听从教师的引导。对此,教师便可以针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和较弱的两类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比如,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可选自主学习生字的任务。但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这种任务并不容易完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特意点名那些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朗读生字,并对他们进行表扬。在引导这些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后,教师再将他们与其他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引出问题:“大家都不会自己学习生字,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在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下,这些学生会分享自己的方法,如结合已学过的拼音认读生字、查字典、向哥哥姐姐求助等。教师便可以基于“结合已学过的拼音认读生字”这一方法,开展针对其他学生的活动。比如,教师先展示本课的生字与拼音,然后展示具有相同拼音结构的已学过生字,并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自主认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重视力度,是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将其逐步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静.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0):41-42.
[2]蒋守勇.浅谈低年级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6):138.
[3]周学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11):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