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宁世玉
[导读] 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对日常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笔者列举了当下阶段性考试命题工作存在的命题不规范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建立阶段性考试自动化命题系统、鼓励教师自主命题等可行性建议。这些建议在完善阶段性考试、减轻师生负担乃至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不失为一种有益参考。

宁世玉   云南省昆明市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  650500
【摘要】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对日常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笔者列举了当下阶段性考试命题工作存在的命题不规范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建立阶段性考试自动化命题系统、鼓励教师自主命题等可行性建议。这些建议在完善阶段性考试、减轻师生负担乃至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不失为一种有益参考。
【关键词】阶段性 ;考试;命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11-01

        与高考、中考相比,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阶段性考试”或“考试”)貌似并不重要,但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并不亚于高考、中考,在某些方面其导向作用甚至比高考、中考更直接,对日常教学活动影响更大。为此,我们以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为对象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阶段性考试命题概况
        本文中的“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指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升级考试等四种考试。与此对应,考试的组织形式分为学校独立考试、部分学校联考、县(市、区)统考、市统考等几种情况。为了对阶段性考试命题情况做尽可能全面的了解,笔者调查访谈了部分参加过命题工作的人员,同时搜集了部分试题进行详细研究。
        据笔者了解,阶段性考试试题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市(地、州)教育局教研室(教科院)命题、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命题、学校教师命题、从市场购买试题。具体命题人员则包括了本地或外地的骨干教师或教研员及其他人员。部分阶段性考试选择从市场购买试题,相关教师与教研员均不参加命题工作,这种试题一般由教育机构或公司邀请教师命题或自己组织人员组卷。
        二、命题机制的漏洞
        阶段性考试的命题质量在基本遵守命题技术与规范的同时能把课程改革的理念融入命题中,但是一些落后的命题思维仍然随处可见,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课程标准规定考试命题必须要依据课程标准,但由于命题方面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阶段性考试的命题比较自由,缺乏严格规范。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试题是命题人从互联网搜集试题组卷,自创性的试题一般较少。多数命题人员都会认真负责地精心筛选组织试题,但现实中也存在极端的案例,个别命题人不加甄别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份完整试题不加改动上交。学生实际情况不同、使用教材的版本各异,命题缺乏规范容易造成考非所学、无从下手的问题。命题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使一些阶段性考试并不能起到监测教学质量的作用,对以后的教学活动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课程标准指导阶段性考试的实际难度
        笔者通过分析部分试题发现在考试范围相近的情况下不少试卷都存在偏题与怪题。由于课程标准并没有划出明确的边界,教师们命题坚持的原则往往也因人而异。有的认为只要课本上出现的就可以列入考试内容,有的认为教辅资料上的也应该纳入考试范围,命题时会跟着自己的感觉。
        课程标准只是概括列出课程内容框架,但是具体考什么内容,没有详细要求。容易造成考试范围没有边际,似乎可以无限扩大范围但又像是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这种不确定性导致教师设计课程时尽可能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学习时也尽可能多地记忆课本与教辅资料中的知识点,这无形之中使师生的负担增大了很多。
        四、规范阶段性考试命题工作
        (一)增强命题科学性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命题培训、建立并不断改进阶段性考试命题的审查机制。 “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要形成完备的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程序开发通常需要专业评价机构来完成” 。在保证命题有一线教师参与的前提下,主要的命题工作可以由计算机人工智能或第三方人员完成。命题完成后应该经过第三方机构或组织的审查,确保命题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
        (二)明确考试范围
        建议教研部门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历年高考、中考试题及其它参考资料编写一种《考试范围说明》,对课程标准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明确、精炼或解释,同时编写《基本考查题型示例》对考查方式进行举例。这种《考试范围说明》在地区组织阶段性考试时应与《课程标准》具有类似的权威性,教师教学时可以有的放矢,避免因考试内容的不确定性造成教师困境。
        (三)建立自动化命题系统
        怎样才能不超出课程标准的范围,避免出现偏题、怪题呢?高考、中考试题及答案有严格的审查程序,极少出现超出课程标准范围的情况。建议教研部门组织教师分工合作,在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与所用教材的基础上,将历年高考、中考试题逐题分类解析,明确其考察知识点,并以上述《考试范围说明》知识点为框架建立对应到具体知识点的高考、中考试题数据库。在试题数据库的基础上,依托教育信息化技术,建立阶段性考试自动化命题系统,由计算机根据所需年级自动生成试题,并保证知识点与能力考查的覆盖范围。由自动化命题系统依托试题库自动生成的试题自然不会超出课程标准的范围,也不会出现偏题、怪题,同时避免了命题的主观倾向,确保阶段性考试的命题质量。
        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在课程与建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也持续发力、不断深化,取得了许多突破。但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仍然不容乐观,减负一直是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但却成效有限。“钱学森之问”萦绕在我们心头至今未解。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我们认为考试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对阶段性考试命题工作进行研究目的也在于此,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教研部门决策提供一点参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