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敏 河北安国中学高三 071200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导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的过程中更好地建立语文思维模式,在有限时间内实现知识量的积累、方法的巩固、美的感受、情感体验和思维拓展。学生应该更多地参与实践,要给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质凝甚至出错的过程。需要老师高屋建瓴地引导.启发和适度讲解,改变满堂灌课堂形式。
【关键词】高效,“低效”,过程,实践,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48-01
背景:2020年修订版的课程标准颁布。2019年人民教育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在教育改革区被推行和使用。科技飞速发展,海量信息扑面而来,高中学生学习的途径急剧增多,但学习方法不对头,效率不高。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以更好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乃至终身学习,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享受成就感、愉悦感、体验感、获得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学习愿望,获得学习的方法,完成健全的人的成长,是教师改革的方向。如此,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不断深入研究,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维,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推行,推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要进一步改革。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不断深入研究,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维。更新理念就是要明确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答疑解惑的指导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学生灵魂的唤醒者和塑造者。改变老师讲解过多、过度,甚至满堂灌的教学理念。更新理念还要老师把目光放远,不汲汲于学生一文一课的学习成果,而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以及个性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新教材的编写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的。目的就是”以任务为核心”,”以读书为本”,“”在‘专治’读书少、不读书的弊病上下功夫”。所以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接触,接触更多文本,充分阅读文本,粗读与细读、精读结合,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分析、思考和讨论文本,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文学类文本更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文学形象、体会人物情感、获得审美感受。老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在学生还未足够感受文本的情况下大讲一通。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阅读体验。
老师的创新思维应该体现在抓准每个学习任务群里文本中的干货,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对文本的思考和探究。有理解难度的时候,对学生适时的帮助,采用阶梯式启发和引导。金克木先生写他的国文老师讲古文,讲《洪水与野兽》,“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个人名叫孟轲。为什么不叫孟子?”讲《鸿门宴》“司马迁讲完这段历史,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立字是什么意思?”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老先生的问题非常具有启发性,还是阶梯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对故事的解读中就悄悄产生了。
从组织每一节课的角度来看,要做好这几点:
首先,老师要有教学环节意识。每节课都要有2到3个,或者4个教学环节。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衔接自然,或者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或者由学生阅读到分析讨论,再到老师点拨形成共识;或者由一篇文章到另一篇文章。最后一定要总结本节课完成任务的情况,可以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可以师生一起总结。总结好比画画的点睛,经过点睛之笔画中人物呼之欲出,一节课总结一下,学生才会把一节课的学习要点再次强化巩固形成积累。
其次,每节课要求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明确任务的方式要灵活,可以让学生朗读,讨论,记笔记等等。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才能有的放矢。老师下达任务后,要观察学生对任务的理解和完成情况,以确保学生任务明确并积极完成。对任务理解有偏差的学生要及时予以指出和解释。
另外,课堂还要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展示与分析讲评为重。老师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是要做深入性工作的,也就是就自己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迅速、准确做出判断,最好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做出分析,整理出指导意见。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生生交流,组组交流,师生交流,也可以有选择地展示,交流与展示过程中老师继续发现、思考、判断学生问题所在,学习成效如何,最后,系统性地,条理清楚地讲评。讲评要精当,以起到对学生思维启发,知识梳理,情感价值引领,思想唤醒的重要作用。讲评既要大力肯定,鼓励,表扬,也要中肯地指出错误。不能担心学生自尊而对错误忽略不管。要强调正确,也要指出错误。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得到教训,积累经验更能针对性解决学生问题,引领学生成长。
需要补充的是,学习任务的确定并不是老师的专利,可以在充分认识语文素养提升需求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确定。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也是老师教育理念转变的关键。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地给学生以期待,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鼓舞学生学习的志气。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总之,高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课堂,而不是老师自己的信息发布会。只有真正让学生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思想活起来,在有限时间内实现知识量的积累、方法的巩固、美的感受、情感体验和思维拓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反复品味,体会,质凝甚至出错,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戚彩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董武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8):186.
[3]张青波.新课改背景下师生有效互动,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1(02):141-142.